住建部6月13日發布《全國城鎮供水設施改造與建設“十二五”規劃及2020年遠景目標》,其中提出“十二五”期間將對出廠水質不能穩定達標的水廠全面進行升級改造,《規劃》預計改造總計需要4100億元投資。這標志著此前業內預期的全國自來水廠提標改造將由此正式拉開大幕。
業內分析指出,《規劃》出臺,配合著7月1日起將實施的飲用水新國標,將催生全國4000余家既有自來水廠全面掀起“升級改造”浪潮。而逾4000億元的投資大“蛋糕”將讓包括膜處理設備工程及水質監測兩大領域的相關公司盡享盛宴。
水廠加速改造
據《規劃》統計,截至2010年底,全國城鎮年供水總量已達714億立方米,供水能力總計達3.87億立方米/日,管網長度103.55萬公里,這與2005年相比,增加0.33億立方米/日,管網長度增加22.21萬公里。
盡管如此,《規劃》指出,相對即將于7月1日起實施新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要求,部分水廠凈化設施改造和技術升級尚有一定差距。同時,目前全國仍有大量使用服務期限超過50年和材質落后的管網,二次污染風險突出,嚴重影響城鎮供水安全。
據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目前國內除北京、上海等一部分一線城市以及東營、江陰等沿海發達城市已逐步實現城市主要自來水廠完成提標改造外,大多數城市仍沿用舊國標標準進行水質監測,有些甚至連舊國標的要求都達不到。
鑒于此,《規劃》明確提出,未來亟須通過水廠處理工藝升級改造和管網更新改造,解決因水源污染和供水設施落后造成的供水水質不達標問題,同時降低管網漏損。這也成為《規劃》擬定的“十二五”首要重點任務。
兩大領域享投資盛宴
據專家介紹,既有自來水廠升級改造不僅涉及水處理設施工藝及管網全面“更新換代”,按照《規劃》目標,到2015年,全國水廠升級改造總規模將達0.67億立方米/日,更新管道共計將達9.23萬公里。此外,建設水質監測系統也成為《規劃》提出的“十二五”優先任務之一。
分析指出,未來政策落實的重點被定于水處理設施升級、官網更新改造和水質監測三大領域上。《規劃》提出的4100億元總投資預算中,水廠改造投資465億元,管網改造投資835億元,水質檢測投資15億元,占比共計近1/3。
據中國水網專家介紹,原水污染增加、水質標準提升,對于供水及污水處理企業來說,首要的任務便是改進水處理工藝,傳統的三段式飲用水處理工藝已難以有效應對水源變化。在此方面,膜處理技術設備將逐步替代現有工藝設備,成為未來市場主流。相關分析預測,“十二五”期間,自來水分離膜材料市場需求將達12億元。
而在水質監測方面,規劃明確提出,將通過提升現有檢測機構的技術裝備,進一步完善“兩級網三級站”水質監測體系。
這將為國內已有多年技術儲備的水質監測設備生產商諸如天瑞儀和華測檢測等龍頭企業帶來訂單。據測算,全國范圍內水質監測目前的市場規模大約每年2-3億元,而依據國家的有關政策預測,未來5年,這個市場會激增到約50億元的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