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黃入呼從根本上解決了首府地區的用水緊張問題,對保護地下水資源、水環境,實現開源節流、綜合利用、合理開采、良性循環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引黃入呼以后,來自黃河的地表水經過多層處理后,被我市千家萬戶居民所使用。但是,居住在我市南北二環路附近小區的居民卻總能感覺到家里的自來水有一股類似“魚腥味”,這使得許多市民開始擔心自家飲用水的安全問題。那么,這一問題什么時候能徹底解決呢?昨日,記者采訪了市水務局馬文文局長。
“到今年年底,我市市民將不會再喝到有異味的自來水,就幾年前的技術而言,現在我們對來自黃河的地表水的深度加工處理已經有了一個質的飛躍,到年底,我市的水質完全能夠達到沒有異味的水平。”馬局長說。
那么之前為什么自來水會有類似“魚腥味”呢?馬局長說:“帶有‘魚腥味’的水主要出現在使用地表水的區域,也就是南二環和北二環一帶。自來水中之所以出現‘魚腥味’,是因為每年的黃河封凍期由于冰層覆蓋,黃河水的流速減緩,氧氣含量較低,冰層下的藻類無法進行光合作用,富營養化程度增高,有機藻類繁殖速度加快、種類增多。自來水中的‘魚腥味’是經過處理后的殘余藻類氣味。當年的技術對于處理這一氣味是需要一定時間的。”
引黃入呼工程中的黃河水,到底是如何變成自來水進入首府千家萬戶的呢?馬局長介紹,黃河流域有200多個城鎮都在使用黃河水。引黃入呼供水工程是由取水、預沉、加壓、調蓄、輸水、凈水等程序組成。
“在取水泵站內,黃河水中的樹枝和泥塊會被過濾掉,然后通過2.7公里長的管線進入預沉廠。預沉廠是對黃河水進行沉沙的一道重要工序,水進入預沉廠后會進行自然沉淀。沉淀后水流會經過63公里的管線進入位于和林縣境內的金海調蓄水庫。金海調蓄水庫的主要作用在于調蓄水量,在這里,要對流入蓄水池的源水加入高錳酸鉀。通過設備的不斷運行,高錳酸鉀會不斷加入水庫的水中,用以改善源水的水質。水庫的儲水量可以保證我市40天的用水。而市民喝到的自來水還需要經過下一道工序,即要對黃河水進行再一次的快速沉淀、過濾以及消毒。最后一道工序就是往水中加氯,加氯后的水通過市內的二次加壓等工序,便可以進入到市民家中。”馬局長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