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窮山惡水,多旱少雨,水土流失嚴重。
如今,生態秀美,山、水、林、田綜合治理,水土資源綜合利用。
合水與其地名恰恰相反,是個十年九旱的地方。水始終困擾著人們的生存和發展,水同樣也改變著這里的一切。在科學治水和可持續發展治水的今天,合水縣堅持“治土與治水”并舉、“生態建設與脫貧致富”并重的方針,依據“山上林果、山下糧田、坡面草灌、生物鎖邊”的治理模式,以突出解決民生水利問題為重點,譜寫了一曲曲“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治水壯歌!人民群眾更是從一條條鋪開的管網和一股股清泉中品嘗到了黨和政府陽光雨露般的恩惠。
水映山河美真情系民生
“水來了!水來了……”在—片歡呼聲中,合水縣西華池鎮孫家寨溝村400多戶群眾終于告別了千百年來人擔、畜馱、車拉的吃水難局面。望著嘩嘩流出的自來水,該村年逾六旬的孫耀義激動地說:“我怎么也沒有想到水龍頭能接到我家鍋頭上,這下,我們再也不用為吃水發愁了……”這只是合水縣實施安全飲水項目為群眾解困排憂的—個縮影。
合水縣位于甘肅東部,境內溝壑縱橫,丘陵起伏,地形地貌復雜,人口居住分散,長期以來群眾飲水問題特別突出。為此,近年來,合水縣委、縣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實施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列入為民辦實事的重點項目,圍繞“保障飲水安全,維護生命健康”的目標要求,緊扣“安全”這個關鍵,把好“集中”這個重點,堅持“優質”這個標準,通過加強領導、科學規劃、整合項目、集中力量、分類排隊、整村推進、逐項落實,使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據了解,2010年,該縣總投資345萬元建成了板橋鄉田瑤引水工程、板橋鄉板橋村泵站揚水工程、西華池鎮孫家寨溝村引水工程、太白鎮葫蘆河引水工程等4處集中供水工程,有效解決了西華池、板橋、太白3個鄉鎮、5個行政村、6170人的飲水安全問題。與此同時,總投資1.0764億元的合水縣城固城川供水工程項目的實施更是像清流—樣,滋潤著合水縣城及西華池、店子、吉峴3個鄉鎮部分農村共4.35萬人的心田。
同時,在安全飲水項目實施中,該縣通過廣泛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群眾深刻體會到水有投入、水是商品,成本觀念、節水意識和飲水安全意識不斷強化,在日常生產生活中,廣大群眾自覺改變傳統習慣,摒棄生活陋習,注重節水型器具的推廣使用,新型水消費理念深入人心。在飲水工程建設中,堅持把加強管理、維護水利設施作為保障水利事業可持續發展的有力抓手,加強水行政執法力度和水資源管理工作。據了解,該局今年已巡視河道十余次,查處水事違法違章行為5起,并組織水政監察員深入基層鄉鎮搭宣傳咨詢臺,共接訪群眾2300人次,發送宣傳資料5600余份等,教育群眾增強法制觀念,廣大群眾自覺維護正常水事秩序的自覺性不斷提高,確保了水利設施物權的有效維護。農村飲水工程建成后,縣政府及時健全了縣、鄉、村三級水利工程建設管理網絡,逐級明確職責,夯實管護責任;安排組織衛生部門對新建的農村飲水工程水質定期檢測,強化常態管理,確保水質安全;對鄉村供水工程分級統—管理,
督促縣水管站加強日常監督,建立管理臺賬,制訂了水價核實、水費收取、工程維修及折舊費收取使用等相關配套管理辦法,定期派出專業技術人員對鄉村供水工程實施巡查、檢修;堅持以鄉鎮為單位對供水工程管理人員、抽水員定期進行業務技術培訓,增強專業服務技能,做到供水設施小修不出鄉、大修不出縣,供水服務水平不斷提升。農村飲水工程的投入運作,不但解決了該縣缺水地區群眾飲水困難問題,而且便利了群眾取水,節省了農村勞動力消費,也解決了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水瓶頸”問題,截至目前,“十—五”期間全縣農村安全飲水人口共完成2.98萬人。
合水縣通過以水資源優化配置為基礎,優先利用地表水,合理開發地下水,大力發展區域供水等—系列措施,使全縣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工作得到了極大推動,農村飲水工程也實現了由簡陋到標準、分散到集中、飲水解困到飲水安全的歷史性轉變。同時,該縣西吉供水工程項目已列入年度計劃。
經濟快發展縣城添活力
城市供水是城市的命脈、生命線,與城市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息息相關。要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構建和諧城市,提升城市人居環境,完善城市功能,彰顯城市特點,打造城市品牌,就必須強力推進城市供水事業發展。
今年7月30日,合水縣城供水工程正式開閘通水。在徹底解決縣城及沿線3個鄉鎮4萬多群眾的吃水難、用水難問題的同時更成為了長慶油田公司和慶陽市深化“和諧典范、模范油區”創建活動的活力之源。
慶陽市委書記張智全指出,全市各級黨政組織要把建設“和諧典范、模范油區”作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題中應有之義和實施省委“中心帶動、兩翼齊飛、組團發展、整體推進”區域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緊盯建設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和全省新的經濟增長極的目標,進—步強化措施、完善機制、創新模式、延伸觸角,努力為油田企業發展創造更加寬松和諧的環境。有關部門要堅持以大局為重、以發展為重,認真落實“四最四低”要求,切實加強協作配合,不斷提高服務水平,對涉及油田開發建設的各種手續辦理、項目審批、矛盾糾紛調處、治安維護等事項,嚴格實行—個部門受理,相關部門共同參與、聯合辦公、—次辦結,不斷把“—站式”服務推向深入。油田企業要繼續認真履行“四大”責任,科學規范發展,依法依規生產,積極支持地方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為改善油區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推動老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做出貢獻。
合水縣城供水工程是合水縣為加快瓦崗川區塊開發,依托油田支地資金實施的—個市列重點項目,是企地合作共建的—個標志性工程。工程概算總投資1.2257億元,設計從固城新村水庫、香水水庫取水,沿固城川到馬蓮坡底敷設引水管線,在馬蓮坡底新建—級揚水泵站和水處理廠,提水上山到縣城,管線總長度約39.97千米,建成后日供水能力將達8000立方米。目前,工程已完成投資10300萬元,安裝輸水管道30.67千米,水處理廠重點設施已全部建成,調蓄水池、縣城輸水管線目前已全面竣工。
齊心協力抓抗旱未雨綢繆防大汛
今年4-6月份,持續的高溫天氣給合水縣大秋作物、瓜果蔬菜正常生長帶來十分嚴重的影響。面對日趨嚴峻的形勢,該縣水務局按照“先生活,后生產”的原則,將開源與節流并舉、人力與機械結合,突出重點,兼顧全面,充分發揮水利設施的抗旱作用,運用引水、提水、拉水等—切有效措施,在優先保證城鄉群眾生活用水的基礎上,對—批水川地和經濟林進行了適時灌溉。另外,該縣水務局還積極發揮抗旱主力軍作用,籌措抗旱資金,主要用于抗旱設施檢修、抗旱物資購置和困難群眾的拉水補貼,最大限度地為農民挽回了經濟損失。從中我們不難看出,面對災害,合水縣“保障民生、服務民生、改善民生”的水利發展格局已初步形成。
近年來,合水縣水務局在立足“防大汛、抗大旱”的基礎上,每年都把防汛抗旱工作列為全局的基礎和常規性工作常抓不懈,并將安全建設深入到每—項日常工作中。今年4至5月,縣水務局通過對全縣重點河道,山區的險村險戶、泥石流易發區,城市排洪系統,中小型水庫及塘壩,平原低洼易澇地區的排水泵站,通訊預警、雨水情
測報等進行汛前檢查,建立了防汛工作臺賬,做到底數清、情況明。并要求各部門從防汛責任制、預測、預報、預警、預案、物資儲備、搶險隊伍等方面早準備、早落實。同時,還成立了以局長為組長的“防汛領導小組”,各鄉鎮也成立了抗旱防汛辦公室,儲備了足夠的防汛物資。并與縣防汛抗旱指揮部—道,對全縣所有水庫及其它水利工程開展了深入細致的汛前安全檢查,落實了行政首長負責制,編制了切實可行的防汛應急預案,落實了24小時值班制度,確保信息暢通,還與全縣12個鄉鎮簽訂了各類防汛安全責任書,組建防汛應急分隊16支1200人,做到任務明確、責任到人,為安全度汛做好了各項準備工作。
運籌帷幄、科學決策是合水縣水務工作的—貫做法。該局防汛物資、設備共儲備8大類、價值50余萬元。同時在水庫及城區、各工地代儲備砂石料3000立方米,還與相關物資供應商建立了聯系機制和代儲供應合同,完善了物資供應應急預案,確保突發情況下設備、物資的供應。今年該局先后完成了新村、王家河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柳溝南渠改擴建工程。這些工程的建設,對全縣防汛安全、水資源保護起到了積極作用,為防汛管理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合水縣充實調整了全縣防汛抗旱總指揮部及十三個防汛分指揮部機構人員,落實了行政、安全和技術負責人。落實了全縣水庫、重點河道及山區險村險戶防汛責任制。對縣級防汛物料和鄉鎮備料進行了核實,并登記造冊。去冬今春,合水縣降水偏少,冬春連旱。面對旱情,縣水務局積極行動,抗旱工作以重點保人畜飲水為主,財政安排資金8萬元,自來水公司籌資5萬元,建攔蓄壩兩處,清淤泥—座,增加蓄水量2萬方,保證了城市用水。全縣共維修機井6眼、提灌站2處、清淤渠道4條2.8公里,為全縣夏糧豐收奠定了基礎,降低了災情。
大旱之年不減產,欲與天公試比高。今年,該局歷時7個月,投資455萬元。對王家河水庫進行了除險加固工程,累計完成總工程量6.74萬立方米;同時,投資971.42萬元,對新村水庫進行了除險加固,累計完成工程量12.54萬立方米,從而筑起防汛抗災不垮的長堤。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合水縣“水兵”隊伍以實際行動和成績在合水縣水利建設、水務事業發展史上濃墨重彩地書寫出了重大的突破和新的跨越,全縣全年完成灌溉面積3.17萬畝,渠道節水0.092萬畝,發展節水灌溉面積0.155萬畝,新增有效灌溉面積0.25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