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1月8日召開的邢臺市建立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工作會議上獲悉,全市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經過2013年11月至12月的體系建立階段,已于今年1月正式運行。
根據相關實施意見,邢臺市將網格劃分為一級網格、二級網格、三級網格和園區網格。在縣(市、區)、開發區(管委會)行政區域建立一級網格,責任主體為縣(市、區)、開發區(管委會)政府,負責指導二、三級網絡的建立、運行和履職情況,及時查處環境違法行為,按要求填報網格化環境監管數據平臺相關信息。在鄉(鎮、街道辦事處)行政區域建立二級網格,責任主體為鄉(鎮、街道辦事處)政府,負責指導三級網格建立和運行,及時了解、上報、制止轄區內生態環境、排污企業、信訪案件、污染糾紛、環境安全隱患,以及對違法建設項目、危害飲用水源地、破壞農村環境等違法行為,并進行調查處理(或協助調查處理);填報網格化環境監管數據平臺相關信息。以村(居)委會行政區域為單元,建立三級網格,責任主體為村(居)委會,村(居)委會成員實行分片負責網格內環境監管任務,對轄區各類污染、生態破壞和環境安全隱患等行為進行定期巡查,及時發現并上報。省級園區獨立成為網格,與一級網格同受市政府領導,市以下園區作為二級網格,受一級網格領導。
為確保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有效運行,我市還制定了一系列保障措施。由市環境治理領導小組負責組織推進全市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工作,各縣市區環境治理領導小組負責轄區內網格化環境監管工作;建立網格化管理制度、聯席會議和聯合執法制度,并完善移交移送制度,建立信息報告和信息公開制度;進一步加強環境監察機構標準化建設,逐步建立“數字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全部實施污染源自動監控,推進視頻監控,有效提升環境監管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