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市環保局了解到,日前,《秦皇島市“生態水城”水系建設實施方案》出爐,在未來5年內,我市將投資100多億元,全面開展“生態水城”水系建設,最終形成山青、水秀、庫凈、岸綠、河暢、海藍,自然景觀與人文底蘊交相輝映、生態環境與人居環境相得益彰的大水系格局。
據了解,我市水系建設重點對石河水庫、洋河水庫、桃林口水庫三大水源地,八大河系等54條河流進行全面整治,徹底改變河流污染、缺乏聯通、雨污混流、河床裸露、行洪能力低、景觀少的水系現狀。我市境內納入常規監測范圍的較大河流有石河、湯河、戴河、洋河、飲馬河、青龍河、新開河等7條。由于歷史原因,造紙、淀粉、粉絲、食品加工等行業造成大量工業廢水集中排放,遠遠超過河流環境容量,主要河流水質嚴重超標。
為使水系建設實現可持續發展,我市把改善環境作為提升城市競爭力的根本措施,從提高治污能力、優化發展方式、提高管理水平入手,科學制定綜合整治規劃,扎實推進重點治理工程,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創新手段和制度,全面提升全市水系的資源功能、生態功能和經濟社會功能。
為此,市環保局對全市主要河流污染情況進行了詳細調查,研究制定了《秦皇島市“七河”污染綜合整治方案》,成立了七河污染綜合治理工程指揮部,安排治理工程43項,總投資15.53億元,全部工程計劃于今年底完成。
同時,我市將強力推進城市污水處理廠、重點區域的水環境治理、工業污染限期治理,實施生態建設與保護等工程,把產業結構調整作為改善水環境質量的重要手段,對國家明令禁止或限期淘汰的落后生產能力、生產工藝和產品,堅決予以關停取締,關停一批規模小、耗水量大、污染重的企業。
為把全市河流水系早日打造成“生態水城”,今年,市環保局將創新環保理念和環保手段,提高水環境治理水平。據市環保局負責人介紹,今年我市將實施河流跨界斷面水質目標責任考核制度、企業環境行為評價制度等新型管理制度,以及在線監控第三方運營和綠色信貸等新型手段和工作機制,并將評價結果作為安排環保專項資金項目、清潔生產示范項目、循環經濟試點項目以及申請上市或融資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