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生態環境部召開8月例行新聞發布會。海報新聞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2025年,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新成效。其中,地級及以上城市黑臭水體基本消除,縣級城市黑臭水體消除比例超過90%。
“近年來,生態環境部與各部門各地區一起,扎實推進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生態環境部水生態環境司司長蔣火華介紹,截至今年上半年,3000多條地級及以上城市黑臭水體在基本消除的基礎上,治理成效進一步鞏固提升,400多條縣級城市黑臭水體消除比例超過90%。生態環境部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全面治理,拓展工作范圍。生態環境部與住房城鄉建設部建立協同機制,印發《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十四五”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環境保護行動方案》《關于進一步做好黑臭水體整治環境保護工作的通知》等,即兩方案一通知,將黑臭水體治理范圍由地級及以上城市擴展至縣級城市和東部7省縣城,也組織地方對黑臭水體進行全面摸排,制定整治方案,推進系統治理。目前,397個縣級城市和東部7省縣城建成區,都納入黑臭水體治理范圍。
持續鞏固,健全長效機制。為防范“反復治、治反復”,生態環境部指導地方通過加強污水處理廠、管網等設施運行維護、落實黑臭水體沿線排水許可管理等,盡量杜絕污水垃圾直排,全面提升水體返黑返臭防范能力水平。尤其是在每年汛期來臨之前,生態環境部都會組織開展污水管網清掏,減少降雨期間入河入湖的污染負荷,避免雨后階段性水體返黑返臭。
強化監管,壓實各方責任。指導各地深入實施省級環境保護行動,不斷壓實地市政府主體責任和省級相關部門監督責任。同時,實行黑臭水體清單動態管理,定期對已完成治理的黑臭水體進行監測,并利用衛星遙感、群眾舉報等方式,及時將返黑返臭和新發現黑臭水體納入治理監管清單,加強從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的管理閉環。
蔣火華表示,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堅持兩手發力,會同住建等部門持續鞏固提升城市(含縣城)黑臭水體治理成效,確保治一條、成一條;建立健全返黑返臭防范機制,讓一條條“臭水溝”長治久清,成為群眾身邊的“山水畫”。
來源:海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