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暑夏,清早5點半,蘇州平江歷史文化街區在靜謐中緩緩蘇醒。位于平江路34號的鳳池弄,71歲的周靜英推門而出,手握掃帚畚箕,目光先落向門前的平江河。自擔任這條河的“民間河長”起,每日清晨察看河水清濁,再修整門前花草、清掃地面,已是周靜英雷打不動的功課。“平江河美到被游客夸贊像‘果凍河’,我們在河邊住得自豪也舒心。”這位銀發老人笑意里透著滿足。
“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水,是蘇州的靈魂,更是古城的命脈。正是這一脈活水,滋養著蘇州古城為世人稱道的“水陸并行、河街相鄰”雙棋盤格局,孕育出“小橋流水、粉墻黛瓦”的獨特風貌,讓千年文脈生生不息。與老伴在鳳池弄臨水而居40余載,周靜英親歷平江河重歸碧波的全過程——她記得河水腥臭時窗門緊閉的煎熬,更珍惜如今游船穿梭、游人如織的愜意。
治水:系統施策守護綠水長清
平江歷史文化街區是蘇州古城迄今保存最典型、最完整的歷史文化保護區,堪稱古城的縮影。蜿蜒街區的這條主河道叫平江河,它的蝶變,始于一場關乎民生的“破局”——蘇州城區居民家庭改廁工程。對此,周靜英記憶猶新。
15年前,沿河不少家庭仍用老式馬桶,生活污水直排入河成了多年積習。每到夏季,河水渾濁發臭,沿岸居民連窗戶都不敢開。伴隨著2011年左右“改廁”工程的有力推進,至2013年底,2萬余戶居民徹底甩掉馬桶,古城河道也減輕了污染包袱。
緊接著,古城大范圍推進“清水工程”,對平江河等城內河道實施高標準清淤——河底積存數十年的淤泥、垃圾被徹底清除,沿岸排污點同步完成全面排查與截流改造。
截污、清淤只是基礎,讓水“活”起來,才是關鍵。
8月21日,暑期旅游高峰正盛。記者沿河堤而行,平江河往東叫作中張家巷河,毗鄰繁華商圈,河畔中外游客絡繹不絕。
這條東接護城河、西連平江河的恢復河段,如今隨著園林部門微景觀的“雕琢”,已變身“微園林藝術長廊”——
凌霄綴粉墻,月季垂碧水,游魚倏忽往來,攪動一池清波。傍晚時分,幾位外國大學生舉著自拍桿抓拍魚躍,上傳小紅書“打卡”,沉醉于園林雅致與水韻清涼,久久不愿移步。誰能想到,這處風光旖旎的河道,是蘇州人用15年光陰重新“疏”出來的。
活水:十五載疏浚煥活水脈新生
“古城原本河網密布,水網是天然的‘凈水器’。”姑蘇區水務管理中心調度科科長陸宏坦言,隨著人口流入、城市建設等,一些河道被填埋阻斷,中張家巷河便是其一。
“平江河原有5條支河,且多數集中在中段和北段,因此南段活水力會偏弱一些。”陸宏介紹,為恢復水脈、增強南部水體流動性,蘇州從2005年開始,對南段“消失”的中張家巷河段啟動復挖工程:從規劃論證、居民動遷,到河道開挖、駁岸修復……2013年倉街以東一期項目完工、2017年倉街以西二期項目啟動實施直至2020年全線通水,僅607米的河道,在“疏通”水系經絡中煥然新生,前后整整傾注15年心力。
通水后的中張家巷河,讓平江水系流動性顯著提升。加之日常精細化管護,如今,平江河水質常年穩定在Ⅱ類至Ⅲ類。
“習近平總書記都說我們生活在這里很有福氣。這福氣,得靠大家一起守。”平江河兩岸有十多口古井,家住附近的高繼國退休后加入社區護井隊,他打了個比方:“井通河,河連網,都得‘常用常新’才保活態。”他和隊員們常帶動商戶、引導游客一起打水澆花、清掃老街,既重現“老蘇州”生活場景,也為水巷生態添了份守護。
姑蘇區180條河道,既有寬闊運河,也有蜿蜒水巷。其中古城核心有29條河道,既承載厚重歷史文化,又與民居生活緊密交織,治理難度極大。1.7公里的平江河不僅是其中小小一段,更已成為蘇州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的生動注腳。
用水:碧波潤城叩響發展新篇
就在今年8月初,《蘇州市河道清淤(多目的清淤)技術導則(試行)》出臺,系全省首個系統性河道清淤技術規范。市、區兩級水務部門還聯合制定古城河道高質量管護標準,對排水口維護、餐飲排污、違建治理、景觀協調等作出明確規定。
時間回溯到2022年,姑蘇區水務管理中心成立,實現全域供水、排水與河道調度統一管理。通過精細調控,平江等片區管網水位常年低于河道20厘米以上,從源頭防污水入河。近年來,姑蘇區三級“河長”積極發揮效能,年均巡河超2.8萬次,累計建成89條“幸福河湖”,省、市考斷面水質優Ⅲ比例連續五年保持100%。
如今的水城蘇州,水清岸綠、魚翔淺底成為常態,“東方水城”魅力持續釋放:拙政園前平江河段如碧玉透亮,被游客冠以“果凍河”美名頻上熱搜,十全河、中張家巷河等水巷游線路成游客新寵。今年上半年,平江歷史文化街區接待游客1506.42萬人次、同比增長11.73%——千年碧波正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發展紅利。
古往今來,水脈始終是蘇州的“生命線”。古時,水路是聯通外界的貿易動脈;如今,“走水路”成了體驗古城文化的新時尚。
“閶門片區水上游環通線路通航后,游客出火車站就能登船,沿外城河經閶門、山塘河、古運河,直達盤門、寒山寺、虎丘,實現‘舟行姑蘇、全程漫游’。”蘇州名城保護集團東方水城公司總經理劉星以數據佐證,今年以來,“環城游”“姑蘇夜畫”“十全探幽”等水上游產品接待游客146萬人次。
來源:新華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