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用于安徽蕪湖灣沚兩江四圩東湖片區水環境綜合治理的5500萬元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已下達,施工工程正加緊推進。這是繼2024年4500萬元國債資金之后,這片水域再度獲得國家財政支持。超長期特別國債作為宏觀調控的政策工具,投入水清岸綠、生態宜居的水環境治理,也是為高質量發展筑底。
超長期特別國債在灣沚的落地,體現了政策資源精準配置的治理智慧。此類國債具有跨周期、逆周期的調節特性,其“特別”之處恰恰在于其定向性、戰略性,將稀缺資源投資于關鍵領域。連續兩年、共1億元特別國債支持,使兩江四圩東湖片區水環境治理工程得以加速推進。這種精準滴灌避免了“大水漫灌”的粗放與浪費,使每一分投入都成為撬動生態環境改善的關鍵支點。
以超長期國債資金為引擎,灣沚區編織了一張立體生態治理網絡,治理目標早已超越單純的水質凈化,而是要推進水域生態系統全面復蘇。從裘公河、羅保南湖、洋灘河、青弋江的流域綜合治理,到銘源污水處理廠尾水人工濕地建設;從花橋鎮農村環境整治,再到灣沚鎮重點村莊生活污水治理,灣沚以水為軸,將陸域、村落、生產與生活巧妙串聯,織就了系統治理之網,實現了灣沚區國控、省控河流斷面及飲用水水源地水質100%達標。
灣沚水清岸綠的蝶變,充分折射出發展理念的轉變。從“GDP至上”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灣沚區將水生態環境建設放在加快建設美麗河湖的戰略高度。東湖等重點項目的持續推進,不僅優化了水域生態環境,更擘畫出一幅“水清岸綠、生態宜居”的動人畫卷。一灣碧水的治理實踐再次證明,生態環境投入不是無謂投入、無效投入,而是關系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投入。這幾年,人們普遍感到藍天白云多了,生態環境好了,這與越來越多的生態環境投入有著直接關系。
來源:中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