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陜西省委宣傳部、省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的“持續深化‘三個年’活動、聚力打好重點領域攻堅硬仗”系列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十四五”以來,陜西省謀劃構建了“兩域貫通、三區互聯、多庫聯調、五縱十橫”的水網總體格局,實施供水安全保障、洪澇災害防御、水生態保護修復、數字孿生水網建設、體制機制改革5項重點任務,推進建設了一批打基礎、利長遠、強保障、惠民生的重大水利工程,推進實施11項國家級重大水利工程,陜西水網主骨架加快形成。
陜西省水利廳副廳長宇濤介紹,國家級重大項目加快推進。東莊水利樞紐大壩提速澆筑,最高壩段已澆筑到設計最大壩高230米,水墊塘、二道壩主體工程全面完工,預計今年11月下閘蓄水,累計完成投資118.80億元,占批復總投資的72.61%。引漢濟渭調水工程全面建成投產,2023年7月實現向西安先期供水以來,已累計向西安供水超2.8億立方米,特別是今年陜西春夏連旱期間調水1.2億立方米,有力保障了西安城區的供水安全。預計今年底引漢濟渭二期工程北干線將全線通水。
“十四五”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項目寶雞峽灌區完成改造灌溉渠道92.64公里,改造建筑物184座;交口抽渭灌區完成改造灌溉渠道13.98公里、排水溝33.37公里,改造渠(溝)系建筑物51座、泵站9座;涇惠渠灌區完成改造灌溉渠道60.53公里,改造渠(溝)系建筑物121座、泵站1處;東雷抽黃灌區完成改造灌溉渠道25.25公里,改造渠(溝)系建筑物123座、泵站8座。延安王瑤水庫擴容工程累計完成清淤1008.26萬立方米,溢洪道消力池已基本建成。蔣家窯則水庫工程放水泄洪洞即將完成建設,征地移民工作正有序開展。黃河粗泥沙集中來源區開工建設1450座攔沙工程,已完工1387座。黃河古賢水利樞紐工程2024年進入建設實施階段,目前初步設計已通過水利部初審。
省級重點水利項目同步開展。2023年,陜西省爭取增發國債項目資金108.78億元,涉及303個項目,任務全部圓滿完成。榆林黃河東線馬鎮引水工程黃石溝水庫大壩封頂,13條隧洞全線貫通,四級泵站主體完工。普化水庫完成導流洞開挖襯砌,左右壩肩邊坡土方開挖至893米高程。斗門水庫北池庫區已建成蓄水,南池主體工程基本完工。石頭河水庫灌區東干渠霸王河渡槽替代工程已于2024年12月完成主體工程建設,預計今年9月投運。
項目前期工作持續推進。陜西省正加快推進引漢濟渭三期工程、東莊水利樞紐供水工程、漢中焦巖水利樞紐、通關河水庫工程、延河系統治理和石川河綜合治理工程等13個(類)重點項目前期工作,計劃年底前開工建設;加快推動黃河古賢水利樞紐水資源配置、焦巖水庫灌溉供水、徐家坪水庫、玉帶河水庫等重點工程前期取得突破性進展,力爭早日立項開工。
此外,陜西水網是以黃河、北洛河、涇河、嘉陵江、無定河、延河、渭河、漢江8條天然水系主脈為基礎,引漢濟渭調水工程總干線、榆林橫線、延安橫線、北塬橫線、渭北橫線、嶺北橫線、嶺南橫線7條人工輸配水通道為主骨架的“五縱十橫”水網。省級水網規劃人工引調水工程4100公里,其中水網大動脈工程1600公里,骨干輸配水通道2500公里,樞紐結點水庫77座,總投資6006億元。陜西水網建成后,全省水資源承載能力將顯著提升,供水安全保障體系將覆蓋100%的設區城市、86%的縣級城市和69%的灌溉面積。全省縣級及以上城市、重要工業園區防洪標準將全面達標。秦嶺、黃河流域、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三大屏障”穩穩筑牢,減沙、增綠、降碳效果持續增強。
下一步,陜西將持續高標準推進陜西水網工程建設,系統優化水資源配置格局,以“聯網、補網、強鏈”為重點,制定陜西黃河、長江流域水網細化方案,全面提升陜西水安全保障水平,為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水利支撐。
來源:中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