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順縣作為國家生態縣,年平均水資源總量高達28.2億立方米,水資源豐富,自然條件優越。泰順縣堅持標本兼治抓治水,以“十大治水行動”和“十大治水機制”為抓手,堅決打好碧水行動攻堅戰,嚴守水環境“生命線”,多措并舉,實現了水環境質量的顯著提升。2024年上半年泰順縣市控以上斷面Ⅲ類以上水質均值達標率100%,飲用水源地達標率100%,摘得兩座全省五水共治“大禹鼎”。
建管并舉,強化基礎設施
在治水過程中,泰順縣堅持建管并舉,強化基礎設施。通過開展鄉鎮配套污水管網建設,加快推進“污水零直排區”項目建設,新建改造污水管網4公里,開工建設農污終端120座,提升污水處理能力。目前,泰順縣現有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427個,農村污水管網112.7公里,城鎮污水管網159公里,投入大量資金,進一步完善道路雨污分流。2024年,泰順縣新增、改造提升司前畬族鎮、三魁鎮和南浦溪鎮污水處理廠,積極推進泰順污水總廠(二期)建設,日處理量可達3.34噸/日。不斷完善水質自動監測站建設,提升水環境監測能力。同時,積極謀劃和實施了一系列水質自動監測站建設項目和水生態保護工程,不斷提升水環境監測能力的同時,進一步推動入庫河道的水生態保護修復,降低污染物總量匯入,保護珊溪水庫用水安全。
找尋查挖,加強問題整改
泰順縣向各鄉鎮治水負責人發放《找尋查挖專項行動手冊》并開展專項培訓。每周進行縣、鄉自查及縣級互幫互查專項查挖并形成周報,建立動態問題數據庫和“四張清單”,認真抓好問題整改,嚴格落實銷號管理制度。同時,對入河排污口進行排查,按照“全覆蓋、重實效”的原則,排查河道1177.6公里,核定排口總數2608個,全面推進入河排污口“查、測、溯”工作,進一步規范排污口監督管理和入河污染物管控,從源頭推動污染減排、改善水生態環境。
預警監測,提升水質水平
泰順縣環境監測站實施“月度監測、季度抽查”的嚴格監管機制,覆蓋全縣19個關鍵地表水監測斷面,持續緊盯并掌握全縣水質動態。面對突發環境事件或群眾舉報,迅速響應,精準研判水質變化趨勢,有效應對各類水質風險。在線上監測方面,泰順縣還依托16個先進的水質自動監測站,實現每4小時一次的自動化、高頻次水質監測。其數據實時傳輸至浙江省地表水水質預測預警系統,提升水污染問題的預警響應速度,確保早發現、早處理,增強科學治污與精準治污的效能。同時,增強水質數據預警分析,指派專業人員全天候監控水質數據波動,運用創新的“四色預警”(根據水質超標程度分為不同顏色級別)系統,一旦發現水質異常立即向屬地鄉鎮發出反饋,督促其及時整改,形成快速響應、有效治理的閉環管理機制。截至目前,泰順縣累計生成數十萬條水質自動監測數據,出具80余份CAM水質監測報告,為精準制定斷面水污染防治策略提供堅實的數據支撐,有力推動縣域水環境的持續改善。
來源:溫州市生態環境局泰順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