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1
昆明市第七自來水廠二期工程明年啟運后,昆明將年再增20萬噸供水能力。 記者 王宇衡 攝
“今年昆明雨水特別少,尤其干熱。”臨近年底,提起今年的天氣,許多昆明市民都有這樣的感覺。干旱天氣是否會導致昆明出現缺水問題呢?昨日,記者深入昆明通用水務自來水有限公司,了解了目前整個昆明市的供水情況。通用水務負責人表示,雖然今年雨水偏少3成,但至今的蓄水量完全能保證市民用水,而且不僅要供水,還要保證供給質量達標的“好水”。
蓄水充足
儲量足夠明年用
“以目前的蓄水情況看,不僅能夠保證今年昆明的供水,即便明年同樣干旱,也能保證昆明市民的用水需求。”昆明通用水務分管生產的副總經理邢愛輝說。截至9月底,昆明市降雨量僅541毫米,大約只占去年同期降雨量的70%,而且平均氣溫也刷新紀錄。另外,昆明目前已經進入旱季,據預測,到今年年底仍然是旱情延續的過程,甚至直到明年春天云南地區都難以打破干旱。稀少的降雨量、臨近冬天仍高居不下的氣溫,難免讓昆明人擔憂是否又要苦度缺水年。不過據昆明通用水務公司測算,以目前松華壩水庫和云龍水庫的蓄水量,再加上其他一些水源調配,保證市民正常的供水是沒有問題的。
據介紹,目前,昆明市日均供水量在82萬噸,最高日供水量達到93萬噸,但昆明市各水廠實際的供水設計能力已經達到136.5萬噸,遠遠超出市民的用水需要。另外,目前云龍水庫仍有蓄水3億3千萬噸,松華壩水庫還有蓄水9千萬噸。這些蓄水量足夠保證昆明市民今年甚至明年的用水需求。此外,今年8月初,昆明通用水務公司已啟動向龍泉寺、青龍洞兩個泵站抽取泉水,每天兩萬噸的取水量能夠配合調度昆明市的用水需要,確保干旱中仍有水源可以支配。
保證水質
年底增10項監測
“不僅要保證足夠供水,還要供應好水。”這是昨天采訪過程中記者多次聽到的一句話。在昆明第七自來水廠里,記者參觀了自來水從水源地進入到用戶家的全套生產過程。自來水從水源地掌鳩河進入配水井、沉淀池、添加治水藥劑,再到反應池慢慢流到平流池,經過沉淀后達到要求的“上清液”會流到積水池里,不夠好的留下來繼續沉淀,然后進入濾池,最后加氯進入清水池,全套過程需要5~6個小時后才能進入市民家。
有兩個數字特別引人注意:一部24小時在線監測源水濁度的儀器反映,未處理的水濁度2.184度,據相關負責人介紹,5年前,進入市民家中的自來水濁度低于5度就可以了,如果按照這個標準,如今昆明源水的清潔程度已經到了可以直接入口的標準。這一點恰好能解答一些市民的擔憂:“昆明是否還在取用滇池水?”據介紹,2007年3月,云龍水庫向昆明供水后,就再沒有取用過滇池水,甚至一些氨氮含量高的水源都不再使用了。濾池的檢測數據反映出進入濾池的自來水濁度在0.353度,這已經低于處理后低于1度的國標,通常送入昆明市民家中的自來水濁度都不會超過0.5度。
除了各生產環節都有自動檢測儀表外,各水廠還有專門的質量監督員,據了解,昆明市自來水管網上還設有71個監測點,工作人員每天在線上跑,現場檢測或者取水檢測。如果不是提前安排,就連記者也無法進入水廠參觀。
另外,昆明水質監測中心化驗室還負責集中監測昆明水質,目前要針對自來水進行96項檢測來評價其好壞,按照國家要求2012年將增加到106項,但昆明今年底就能實現,新增加的檢測內容主要是檢測水中的有機物。而且為了保證水質,生產好的自來水在24小時內必須流入市民家中,所以各水廠都是按照供水需求來生產自來水的。
供水能力
明年再增20萬噸
昨天記者參觀的是第七自來水廠的首期工程,位于昆明市北郊。2007年正式通水,由一條97公里的管道從掌鳩河引來源水。設計供水規模為40萬噸。如今二期工程已經建設完成,設計供水規模20萬噸,預計明年6月份就可以啟動運行,屆時,昆明市將再增加20萬噸的供水能力。而這個水廠將主要通過此次隨二環快速系統改造工程鋪設的管徑1.4米的大水管,從昆明北郊將水送往昆明的東南部,主要解決呈貢新區螺螄灣商貿城等片區的用水問題。
二期工程將和一期工程一樣,依靠地理位置采用重力供水、高差自流的環保方式供水,還將使用在中國首家引進的蘇爾壽翻板濾池的濾水技術,以及污泥回收水系統等先進環保的技術。據悉,昆明二水廠也將隨之建設這些新型的環保處理技術。這就是昆明水廠超前的原因。
記者 陳潔(春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