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即將建成通車。作為江岸區后湖片區的又一條海綿道路,該工程結合道路斷面功能需求,合理布設生態海綿體,在解決片區交通出行的同時,極大地提升道路沿線生態景觀環境。
據了解,該工程由江岸區建設局負責組織實施,道路全長421m,紅線寬30m,是區域內一條重要的南北向城市次干路,同時也是該片區內主要的排水通道。項目建設前,該路段為“斷頭”路,導致百步亭路段交通壓力日益增加,城市空間拓展受限。同時,道路范圍內排水設施不完善,進一步制約著片區的發展。其中,景秀街至原岱家山苗圃路段內僅有一排直徑1m的雨水管道和一排直徑0.5m的污水管道,用以收集周邊地塊的雨污水,并排往景秀街現狀市政管線及十大家明渠;而原岱家山苗圃至和諧大道段則為空地,無其他市政排水設施,地塊排水依自然地勢散排至附近低洼地帶。
打通“斷頭”路,完善排水設施,打造海綿道路,如今這里的面貌煥然一新。項目堅持貫徹“海綿城市”建設理念,為提高道路范圍內的“滲、滯、蓄、排”能力,項目初期便在設計上下足功夫,工程新增一排雙孔BH4m×2m雨水箱涵連通岱山渠,作為區域內排澇通道,并新增一排d500mm污水管道連接景秀街現狀污水管網,為片區排水擴容。

百步亭路效果圖
同時,綜合考慮道路功能定位和綠化景觀要求,以人行道面和周邊綠化帶為載體,構建排水、交通、生態、景觀有機融合的多功能海綿體。人行道面層的鋪裝優選具有仿石質感的砂基透水磚,可滲透鋪裝率達到70%以上,充分發揮砂基透水磚優異的強度。同時,提高人行道面層雨水下滲速率,最大限度避免透水孔隙堵塞,真正地實現下雨不濕鞋、下雪不結冰。此外,為保證暴雨時路表積水能夠迅速排除,項目在沿人行道和綠化帶邊緣處布設了一排滲水盲溝,當透水鋪裝層蓄水能力飽和后,下滲雨水可通過盲溝及橫向連接管迅速排至市政雨水系統。
該工程海綿體的建設,不僅對道路匯水區域內的雨水徑流進行有效的消納和凈化,削減岱山渠、府河的入河污染;還能收集和處理周邊部分地塊內的雨水,極大地降低管網和河道的排水壓力,實現城市的良性水文循環、改善沿線生態環境和人居品質,提升沿線居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自豪感。
來源:荊楚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