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記者從市生態環境局獲悉,2022年,全市水環境質量實現大幅改善,10個國控斷面和7個省控斷面水質全面達標,10個國控斷面中優良水質斷面9個,占比90%,優于省政府80%的考核目標;全市6個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保持100%。
為做好河流水環境質量提升工作,我市印發《鞍山市流域水環境質量提升專項行動實施方案》,集中開展流域水環境問題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治。采取明察暗訪、突擊抽查和節假日、夜間、雨天現場監督檢查等方式,加大對污水處理廠及177家重點涉水工業企業的監測檢查執法力度,依法嚴厲打擊違法排污行為,確保排水穩定達標。對全市重點污水處理廠安裝在線監測設施,提高日常監管精準度,確保出水穩定達標。建立排污口信息管控臺賬,封堵、截流118個污水排放口,完成411個入河排污口規范化整治,年度完成率達到105.9%。強化農業面源污染防治,落實各地區和相關部門面源污染防治責任,嚴控畜禽養殖和農村垃圾污染,完善農村垃圾收集轉運處置體系,不斷提高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率。推動落實“河長制”,加強河流汛期污染防控力度,著力解決“藏污納垢”、雨季“零存整取”影響河流水質的突出問題,確保汛期河流水質穩定達標。
今年,我市將持續開展汛前河流水質超標隱患排查整治行動,重點清理底泥、水面及沿岸農業生產生活廢棄物、沿線閘壩及溝渠臨時攔截的生產生活污水或灌溉尾水,整治破損堵塞的城鎮雨污管網,提升城鎮污水處理設施應急處理能力及重點工業企業汛期污染管控能力;繼續開展入河排污口溯源分析,建立“排污單位-排污通道-排污口-受納水體”的排污路徑,完成排污口分類、命名、編碼和標志牌樹立等工作,形成規范的排污口“戶籍”管理;加快推進水質自動監測站建設,實現全市10個國控、7個省控斷面水質自動監測站全覆蓋,綜合運用水質自動監測、預警監測及例行監測數據,預判河流斷面水質污染趨勢,確保斷面水質穩定達標;加快推進治污工程建設,完成海城感王、海城城市、海城八里、岫巖大寧等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和擴建工程;完成九號橋泵站改造及五道河河道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程,推進運糧河水質提升等工程,杜絕污水直排入河,解決河流水質不能穩定達標問題;強化污水處理廠運行監管,實現全市36座污水處理廠自動采樣器安裝全覆蓋,確保主要流域污水處理廠排水達地表五以上標準;強化重點涉水企業和化工園區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監管監督管理,實施“一企一管”管理模式,落實企業治污主體責任,確保企業污水收集處理設施規范運行;強化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深入打好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對農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黑臭水體和畜禽養殖污染進行統籌謀劃、系統治理,推動農藥化肥減量增效和農用地膜回收利用,防止流域內農業面源污染問題發生;強化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監管,加大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隱患排查整治工作力度,確保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環境監管全覆蓋,無死角。
來源:鞍山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