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每逢雨季來臨小區內就會出現污水上返、積水排不出的現象,小區門口路面也會積水,給大家出行帶來了不便。實施雨污分流項目對排水管網改造后,近兩年,很少有污水上返、路面積水的現象了。”近日,提起雨污分流管網改造工程帶來的變化,市區富力城小區居民張士強贊不絕口。
衡水建市晚,主城區大部分排水管網為截流式合流制老舊管網。每逢雨天,尤其是大雨來襲,一些地方就會出現“大水漫街”的情況,而污水也會順著合流制管道排入河渠,成為黑臭水體產生的根源,給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帶來嚴重影響,成為城市發展的短板。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近年來,市城管綜合行政執法局著力加強城市建設和管理水平提升,統籌謀劃排水管網“微改革”,并于2020年啟動實施了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因地制宜對原有排水管網進行改造,使主次干道、庭院排水設施有序銜接成網,增強排水設施功能,有效解決城市黑臭水體形成的根源問題,讓市民出行更便捷、生活更幸福。
好事辦好,實事辦實。在雨污分流改造過程中,市城管綜合行政執法局出臺了單位、小區庭院雨污分流改造工作方案,做到街道、庭院排水改造同步推進,結合“老舊小區綜合改造工程”“三供一業改造工程”統籌推進實施,實行街道辦、單位一把手負責制,將工作責任層層壓實到基層,確保改造實效。同時,該局對庭院改造進行分類,制定了四大技術路線,同一類別統一標準、整體施工,對特定小區制定“一區一策”或“一院一策”改造方案。在改造過程中,他們充分利用原有排水設施,配合新建交匯井、管線切換等工程措施,有效解決高程差、管線沖突等問題,減少土方開挖,壓縮施工成本。
為最大限度減少施工對市民生活的影響,市城管綜合行政執法局在施工中堅持“先大后小、先難后易、先下后上、先點后面、先污后雨”的原則。對于財政供養的機關事業單位,統一打包招標,由專業隊伍實施改造,節約建設資金,保證工程質量。對于學校、醫院、企業等單位,分別由市教育局、市衛健委、市市場監管局等職能部門牽頭,自籌資金完成改造,市城管局提供技術指導,并全程監督把關,統一驗收。截至目前,市區已完成520個機關企事業單位、869個小區庭院雨污分流改造。
該局排水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實施排水系統綜合整治工程,主城區改造新建排水管網約500公里。其中,改造老舊管網約260公里,新建排水管網240公里,完成了管網清淤250公里,新建11座旋流沉砂池、4座雨水調蓄池、6座污水泵站,全面疏通了城市排水管網“毛細血管”,實現了雨污分流、各行其道。
來源:衡水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