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白色太陽能電板、一個監控探頭、一臺傳感器……記者近日了解到,不少市民近日在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城區一些河道發現了一款造型獨特的新設備,這是由區水利局與中車戚墅堰機車車輛工藝研究所聯合研發的水環境機器人監測設備,一經推出就成為廣大河長稱贊的“治水新武器”。

水環境機器人監測系統集數據監測采集與視頻監控、數據處理、數據無線遠程發送、手機微信、APP、電腦PC端平臺與錨系統等功能于一體,以浮標、路基燈桿為載體,融合水質檢測、數據通信處理等相關技術,每15分鐘一次,對水體氨氮、溶解氧等主要指標進行檢測更新,實現點位水質監測自動化、網絡化,可有效避免低頻次人工檢測造成的數據偶然性和波動性。系統采集的水質指標檢測數據、現場視頻影像均可反饋至物聯網大數據云平臺,氨氮、總磷、水溫等數據在手機端上一目了然。一旦水質指標達到上限或現場發生異常,信息平臺將自動報警并及時通知河長和相關職能部門,幫助工作人員快速、精準鎖定超標因子,為污染源排查提供科學判斷。
目前,武進城區河道已有12處點位安裝了該系統,為河長查看實時水質提供了有力支撐。近年來,當地不斷采用創新科技“武裝”河湖長制,將一系列“黑科技”引入到水環境治理工作。水環境機器人監測設備、立桿式微型監測站、物聯網大數據云平臺、多功能河道管護船等一系列新設備的投運,為河道水質持續改善注入智慧化新動能,也為河長科學決策、部門協同治理提供便利、提升效率。
下一步,當地將繼續深化科研院所跨界合作,探索利用大數據分析、遠程控制、AI等相關技術,進一步提升相關設施設備綜合性能,創新科技賦能河湖長制,以先進技術聚焦智慧治水,為打造“生態創新區、最美湖灣城”提供更堅實的保障。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