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汛一線工作人員正在巡查清理排水管網(資料照片)。 新華社發(昆明排水設施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供圖)
隨著主汛期到來,地處中國西南云貴高原中部的云南省昆明市,防汛一線工作人員日夜值守巡查繁蕪的排水管網,防止這些城市“毛細血管”梗阻以形成城市內澇。
“火車北站下穿隧道液位標高1890.9米,距離溢流液位1.486米”……盡管藏于地下的管網錯綜復雜,但涌動其中的“暗流”并非“深不可測”,液位等關鍵數據都在電子監測系統大屏上清晰顯示。
昆明排水設施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昆明排水公司”)管護著主城六個區4000多公里市政排水管網。這家專業公司工作人員通過電子監測系統,可實時檢查排水管網內液面位置變化情況。一旦達到溢流“液位”,相關點位圖標即變為紫色,系統隨之發出預警信號。
電子監測系統大屏上顯示的火車北站下穿隧道,坐落于昆明主城區主干道北京路。2013年、2017年的雨季,這個隧道曾屢次被淹,積水深時甚至沒過小轎車車頂,一度成為這座城市雨季“堵點”。
此后,昆明排水公司對區域外部來水進行了物理阻攔,改造了原有泵站,新建一座泵站,同時保持排水管網通暢,解決了這一低洼處的出水問題。2019年以來,這一隧道沒有出現淹積水。
“排澇疏堵,管網流通順暢是重要基礎。這些年,我們盡力保持了排水管網周期性的‘基本健康’?!崩ッ髋潘靖笨偨浝碲w思東說。
無論是否在汛期,這座城市的防汛“功課”都未曾間斷。去年汛后以來,昆明主城六個區已完成1059公里排水管網的清淤除障,工人們從“地下毛細血管”中清除9.5萬立方米淤泥。這些淤泥被運到了填埋場處理。
因城市建設歷史較長,昆明排水公司管護的排水管道最早建于20世紀50年代。不同時期市政排水管網標準不一,有粗有細。管網清淤除障在密閉空間作業,難度較大。
近年,昆明排水公司引進了高壓沖洗車、抓斗式清淤車、管道潛望鏡、機器人管道檢測車等“地下智能管家”,助力狹窄管網的清淤管護。
條件允許的管段,淤泥主要由工人們下到管網里清挖?!懊看蜗戮?,我們會做好各種準備工作,管網必須充分通風。”經常下井作業的工作人員郭煜杰說。
即便現代智能技術應用日趨廣泛,傳統的人工作業仍不可或缺。“各防汛重要點位每天都有工作人員現場巡查?!壁w思東介紹。
在火車北站下穿隧道,盡管有電子監測系統全天候“盯守”,但昆明排水公司仍安排6名工作人員24小時值守,還在附近庫房備足了沙袋、管帶、擋水板等防汛物資。
“進入汛期,天氣多變,我們不敢有絲毫松懈,必須千方百計最大限度減少內澇對城市的影響。”昆明市防汛抗旱辦公室主任史克健說。
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