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農村飲用水困難,保障農村飲用水安全,是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自2003年省委、省政府啟動并實施“千萬農民飲用水工程”以來,臨安市人民政府充分利用這一工作載體,不斷加大資金投入,積極創新思路舉措,全力推進工程建設,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
根據省、杭州市政府的要求,臨安2003-2007年間需新增和改善農村飲用水人口為9.18萬人。通過臨安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至2007年底全市累計投資13250萬元,建成211個農村飲用水工程,實際改善17.79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今年將有望完成147個市級農村飲用水工程計劃,估算總投資11716.4萬元,解決飲水不安全人口146456人。
臨安飲用水工程建設之所以成績斐然,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質。
一是深入調研,科學規劃。針對臨安復雜的地理環境和龐大的人口系數,從2003年開始,水利部門對全市農民飲用水現狀進行了2次全面普查,并編制完成了《臨安市農村飲水現狀調查評估報告》。同時,組織水利技術人員赴先進縣市考察學習,借鑒外地經驗,進一步確立符合臨安實際的工程建設思路。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編制完成了《臨安市“十一·五”農村飲用水安全工程規劃》,計劃在“十一·五”期間改善農村飲用水人口33萬人,并對科學選擇水源,合理利用地表水,慎重開發地下水進行了科學規劃,確保全市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二是做好服務,加強管理。為了保證工程質量,對全市各鄉鎮(街道)工程施工、管理人員開展了培訓指導;及時組織技術人員上門服務,為各地做好現場勘測和工程設計,幫助制訂科學、高效、合理的實施方案。在施工過程中,深入現場開展技術指導和質量監督,確保工程質量;在驗收過程中,積極幫助建設單位做好驗收資料的整理存檔,確保資料完整。每年還對各村的供水工程進行至少一次的水質檢測,以確保水質安全。此外,每個村級供水工程都設有專人管理,負責工程設施的巡查、報告和維護等日常工作。
三是因地制宜,創新舉措。緊密結合臨安實際,根據不同地區和情況,采取不同的實施方式。主要有三種:一是依托中心集鎮現有自來水廠延伸管網,發展農村自來水。既節約建設投資,又確保供水質量。二是依托水庫、山塘等優質水源工程,經過凈化消毒處理,發展山丘地區集中連片農村供水,實現一項工程解決一片地區。三是針對臨安農村農戶居住分散的現實,以自然村為單位建設集中式供水點,在配備必需的消毒凈化設施后,確保正常供水。
四是加強領導,提供保障。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長為組長,相關單位為成員的工程建設領導小組,負責全市農民飲用水工程建設的項目管理和指導。臨安還連續兩年把“千萬農民飲用水工程”列為市政府十件實事之一。市委書記邵毅,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宏多次就農民飲用水工程建設進行實地調研、指導。同時,切實加大投入,落實保障,多渠道的資金籌措,進一步加強項目建設和資金的管理,確保重點工程高標準、高質量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