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6月19日從南寧市規劃局獲悉,《南寧市城市供水水源規劃》和《南寧市城市節約用水規劃》通過專家評審,通過西水東輸和南水北調,城市供水將達到97%的保證率,由單一的河道取水轉為河道取水和水庫取水相結合的格局。
供水
河道取水和水庫取水結合
水是一個城市的命脈,保證供水關系到一個城市的發展和人民群眾的生活。新制訂的《南寧市城市供水水源規劃》,以邕江為主水源,以周邊水庫水和地下水為次水源,在主、次水源的定量分配上,遵循任一水源均能滿足全市居民基本生活用水的原則。
規劃分為三期實施。近期為2010年,中期為2015年,遠期為2020年,遠景為2050年。屆時,河南、陳村、三津、天雹、東山和龍潭水庫水廠都要進行擴建,并建設大王灘、鳳亭河、屯六水庫聯合供水的新水源引供水工程,以滿足遠期城市供水水源的需求。
在供水布局方面,遵循“西水東輸,南水北調,結構合理,統一水務”的策略,根據南寧市周邊水源地的分布狀況,增加現有非邕江水源的供水能力,側重規劃南部大型水庫群的供水方案,使城市供水由單一的河道取水轉為河道取水和水庫取水相結合的格局。
邕江上游水供東南部新區
“西水東輸”:為滿足城市供水對水質要求,擴容現有的陳村、河南、三津水廠,逐步將邕江取水口向上游遷移,加大成品水干管管徑,經過逐級加壓,將邕江上游的優質水向鳳嶺、仙湖和五象等新區輸送。
“南水北調”:改變南寧市近乎單一水源的局面,實現城市供水系統的安全和合理調配的重要舉措,是增加南寧市調蓄庫容和水量儲備、提高應對特枯年和突發供水事件,滿足城市社會經濟和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工程是將鳳亭河、屯六水庫的水調回八尺江流域,集中到大王灘水庫。
污水雨水也有大用處
城市水循環經濟的建立也是關鍵,傳統的水資源—使用消費—污水排放的單向流動的線性經濟,將被轉變成為水資源—高效利用—污水資源化的循環經濟。這樣一來,城市污水處理廠中的水或二級處理達標排放的污水,經過離位再生處理后,可回用于工業、農田灌溉、城市綠化、居民小區各種用水或景觀用水、生態環境用水等。
此外,城市的雨水也大有用處,通過工程性和非工程性措施,分散實施,就地攔蓄、儲存和利用,既避減了洪澇災害,又增添城市供水,改善水生態,使雨水資源化。
規劃工程實施后,新增可供水量超過1.8億立方,能夠滿足遇特枯年、連續枯水年以及突發供水事件時的全年居民生活用水要求,使城市供水滿足97%保證率的要求。
節水
一系列措施實現節水目標
在規劃好水源地保證供水的同時,節約用水才是造福下一代長遠之策。《南寧市城市節約用水規劃》針對邕江主水源及周邊地表水地下水的特征、開發情況及城市節水存在問題,提出南寧市城市節約用水的任務、規劃目標及近、中、遠期南寧市城市節約用水工程規劃方案。
規劃年限近期水平年為2010年,中期水平年為2015年,遠期水平年為2020年,遠景水平年為2050年。屆時,南寧市將建立健全以水資源總量控制與定額管理為核心的水資源管理體系、與水資源承載能力相適應的經濟結構體系、水資源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的工程技術體系以及自覺節水的社會行為規范體系。
針對工業、城市生活和其他行業等,規劃均提出了具體的節水目標值。如從2010年到2015年,公共生活用水重復利用率從56%提高到61%;單位GDP用水量從“<50立方/萬元”減少到“<40.8立方/萬元”;單位工業增加值取水量從“≤80立方/萬元”減少到“≤50”;節水型衛生器具的普及率從>90提高到≥95;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從≥70%上升到≥80%等。
據悉,南寧市要達到上述節水目標,將通過實施一系列具體的措施來實現。在工業方面,抓好高耗水工業和都市型工業的發展方向,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深化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工業產品結構;加強工業企業內部水平衡測試、工業廢水治理和回用,改進生產工藝、提高重復利用率等。
在城鎮生活節水方面,改造供水管網降低漏失率、推廣使用節水器具、安裝計量設備等。其他行業節水措施包括水源地保護工程措施、水污染治理工程措施、再生水利用工程措施、雨水利用工程措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