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亳州市政辦印發了《亳州市地表水污染治理集中攻堅戰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全力做好亳州市境內渦河、西淝河、茨淮新河等地表水污染治理工作,切實改善全市地表水環境質量。
集中攻堅戰的總體要求是,堅持“全面治理、依法治理、縣區為主、群眾自治、分批推進”的原則,加大宣傳力度,積極引導群眾自治,因地制宜建設治污設施,確保地表水污染治理工作快速有序推進。用2—3年的時間,爭取實現全域地表水達到或優于國家地表水Ⅲ類水質標準,切實提高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態環境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重點工作任務是,開展農村各類污染源問題摸底調查工作。全面開展沿河居民生活污水直排、農村生活污水污染、養殖污染、生活垃圾清理整治、鄉鎮污水處理廠及管網覆蓋率等問題摸排工作,摸清問題底數,分類形成任務清單、問題清單和責任清單。
組織開展各類專項整治行動。開展沿河居民生活污水直排污染河道整治專項行動。結合河長制以及環境監督長工作,在進一步調查摸底的基礎上,全面開展沿河居民生活污水直排污染河道整治專項行動,引導群眾因地制宜建設污水管網和化糞池,屬地政府統一建設污水收集管網,就近引入城鎮污水處理廠或建設大三格化糞池(化糞池尾水要就近進行資源化利用或配套建設生態處理系統),杜絕污水直排河道問題。
分期分批分類推進農村污水治理專項整治行動。加強農村“散亂污”整治力度,按時完成年度農村黑臭水體整治和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任務。各縣區要對較大的中心村(小集鎮)、美麗鄉村中心村等污水處理設施和管網進行排查、建設、整改、完善,要委托第三方進行運維,確保穩定運行。對其它農村生活污水要因地制宜的分類進行整治。
開展養殖污染問題專項整治行動。進一步完善規模化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嚴格落實場區雨污分流措施,根據養殖場規模建設相匹配的集污池和堆糞場,因地制宜推進規模化養殖場肥水管網進田工作,支持糞污集中處理中心和有機肥場建設,提升畜禽養殖糞污資源化利用水平,最大限度降低畜禽養殖糞污污染風險,嚴禁糞污直排。制定規模化養殖場糞污收集和處置清單管理制度,加強管理,定期核查。強化對散養戶的環境管理,引導散養戶規范糞污收集、貯存和轉運,杜絕糞污無序管理、直接排放問題。加大養殖污染防治執法檢查工作力度, 堅決打擊各種違法排污行為。加快規模化養殖場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和綠色種養循環項目建設。
開展鄉鎮污水處理廠提質增效專項整治行動。全面排查完善鄉鎮污水處理廠主管網和到戶支管網,切實提高污水有效收集率,大幅度提高污水處理廠的進水濃度和運行負荷。開展鄉鎮污水處理廠提質改造。常態化開展污水處理設施設備的維護和保養,確保正常運行。對現有設施處理能力不能滿足污水處理需求的,要迅速啟動,按時完成新建、擴建和改造工程。開展鄉鎮污水處理廠尾水處理系統建設。因地制宜建設水生態系統,通過建設人工濕地或穩定塘等措施,進一步推進鄉鎮污水處理廠尾水處理,切實提高鄉鎮污水處理廠出水水質。四是解決污泥處理處置問題。謀劃實施鄉鎮污水處理廠污泥無害化處置和資源化利用項目,切實解決污泥二次污染問題,加強污泥產生、運輸及處置的監督管理,建立健全污泥全過程管理臺賬,跟蹤核查污泥貯存和處置情況。
實施主河道重要支流水系貫通和水生態系統專項整治行動。實施“精準調控、把水留住”工程,完善渦河、西淝河、茨淮新河、芡河、北淝河等河道重要支流的攔蓄水工程,增加調蓄庫容;實施骨干河道及重要支流水系貫通工程,積極構建“水量互補”的河網格局。通過實施工程措施,提高水環境容量和河道自凈能力,通過完善水生態系統,提升支流水環境質量,解決河道水污染問題。
開展市區和各縣區城區雨污管網排查整治專項行動。全面排查整治市區和各縣區城區雨污管網混接錯接問題,加快實施老城區背街小巷雨污分流工程。對城區內餐飲集中區和農貿市場徹底排查整治,堅決打擊商戶向雨水口直接傾倒泔水的違法行為。加大宣傳和處罰力度,發現一例,曝光一例,從嚴處罰一例,形成強大的社會震懾力,切實增強城區商戶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建立雨污管網網格化包保長效監管機制,落實第三方運維單位,保障運維和管理。全面落實排水許可制度,對合法、守法商戶核發排水許可證,嚴格落實排水許可管理各項要求。
大力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全面實施農作物秸稈“四離一集中”(即離田、離林、離路、離坑塘,集中收貯)。防治農藥化肥污染,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快速有效推進農藥化肥施用減量化工作。各縣區要根據需要,科學建設秸稈集中收貯點,要充分利用公益崗位人員,由村黨支部組織發動,常態化開展秸稈、落葉清理整治工作,切實杜絕河道內秸稈、落葉堆積現象。
全面開展“清河行動”。嚴格落實河長制、環境監督長制,深化網格化管理機制,壓實屬地責任,職能部門加強監管,強化日常巡查,推進“清河行動”常態化規范化。及時發現并打擊處置河道非法捕魚、亂采砂石、新增違建、污水直排等違法行為,落實河道保潔隊伍,定期清理河道內垃圾、雜草、秸稈、固廢等污染物,防治其他面源污染。各縣區要把重點河道有害雜草、漂浮垃圾的打撈納入城鄉環衛一體化第三方目標考核。
開展城鄉生活垃圾專項整治行動。通過在全市范圍內開展城鄉生活垃圾專項整治行動,有效解決城鄉特別是農村生活垃圾違規堆放、量大面廣、臟亂惡臭、非法填埋等問題,農村生活垃圾處理體系建立完善并正常運行,實現城鄉環境整潔有序、生態宜居,人民群眾滿意度顯著提升。
《方案》明確了保障措施。成立組織,市政府統籌領導,成立全市地表水污染治理集中攻堅戰工作領導小組,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分管生態環境和農田水利的副市長任副組長,研究解決重大問題,調度工作落實情況。將加強宣傳,依靠群眾;明確職責,謀劃項目,加大投入,快速推進地表水污染治理。
實行生態補償,聯防聯控。亳州市財政列支2000萬元,各縣區向市財政繳納1000萬元考核保證金,由市財政局負責污染賠付金和生態補償金的轉移支付,通過直接扣除或支付等方式進行清算,其中市級縱向補償優先使用省級地表水斷面獎補資金,橫向補償優先使用各縣區考核保證金,市生態環境局要按月開展全市地表水生態補償考核工作,及時清算獎補資金,定期進行通報。各縣區要建立對各鄉鎮主要河流的生態補償機制,獎優罰劣,以經濟手段促進地表水水質改善。有河道上下游、左右岸關系的縣區之間和相鄰外市縣區之間,要簽署聯防聯控協議,建立聯防聯控機制,定期開展聯防聯控和污染源排査會商,及時解決各類污染隱患。
同時,將強化考核,嚴格問責。市地表水污染治理集中攻堅戰工作領導小組將深入各縣區檢查指導工作,強化過程管理,一月調度,一月一通報,壓茬推進,將工作完成情況納入對市直相關單位和縣區政府目標責任考核內容,實行效能考核。對不認真履職,工作推進不カ、工作不嚴不實、不能按期完成目標任務的視情予以追責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