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淝河中游重點排口初雨污染控制工程調蓄站完成了首次試運行,這意味著全市規模最大調蓄池計劃下月就能正式投用了。3月24日,記者從建設部門獲悉,通過管住亂淌亂流的初期雨水,不久合肥“母親河”全年的溢流頻次有望大幅減少,尤其是南淝河中游水質和各污染指標治理效率會明顯提升。
南淝河中游段溢流污染“負擔重”
南淝河干流雨水匯流面積約115.5平方公里,有61個雨水子分區,干流兩岸較大的排口多達25個。其中,亳州路橋至當涂路橋段匯水區域的重點排口為史家河、二里河、池郢泵站及西李郢泵站等四處,這四處排口的年溢流污染負荷占南淝河干流主要部分。
數據顯示,南淝河干流的城市溢流污染負荷占全流域面源污染負荷約66%,二里河、史家河、池郢泵站及西李郢泵站排口占南淝河干流全年溢流污染負荷約40.95%,也成為“母親河”水質保障的重點區域。
為了科學解決干流中游段的污染問題,南淝河中游重點排口初雨污染控制工程在濱水公園內新建地埋式調蓄站一座,調蓄容量為5萬方,建成后上部恢復成公園;在濱河路、巢湖路新建大型截流管一道,管道長度2700米,管道容量2.7萬方。
本工程主要目標是對這四個排口的溢流初期雨水污染控制工程設計,工程服務區域包括史家河、二里河、池郢泵站以及西李郢泵站系統,總匯水面積約21.06平方公里。調蓄池中的初期雨水經過提升后,進入巢湖南路污水主干管,最終流至小倉房污水處理廠深度處理。
新建濱水公園調蓄池“胃口”很大
項目負責人介紹,濱水公園調蓄站位于濱水公園東區,調蓄池為全地下式,建成后上部恢復為濱水公園。該調蓄池“胃口”很大,最大蓄水量可達27個游泳池,是目前合肥市調蓄初雨量最大的調蓄池工程。
工程首次采用魚腹梁鋼支撐技術,配合支護灌注樁,更加有效確保基坑的穩定,加快了建設效率,節省了工期。工程實施后,將有效改善南淝河水質,提升周邊人居環境。“本次試運行標志著南淝河中游重點排口初雨污染控制工程土建和設備安裝符合設計工藝和規范要求,達到了預期效果,滿足南淝河水環境生態需求。”項目負責人表示。
等工程4月份正式投運后,南淝河全年溢流頻次有望由70次減少24次,建成使用每年可削減的污染量為COD1397噸。該項目的建成,將推動各污染指標截流治理效率大幅提升,為南淝河中游水質帶來很好的環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