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至2020年,五華區連續3年河道保持穩定達標、空氣質量提升明顯。
近年來,五華區始終堅持生態立區、綠色發展,轄區生態環境質量穩步提升,榮獲“云南省生態文明區”稱號。加大對偷排偷放、惡意排污、監測數據弄虛作假、群眾反映強烈、嚴重污染環境等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確保五華區生態環境安全。2020年,共立案查處61件違法案件。
同時,五華區嚴格按照新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進行審批,對于符合備案條件的,指導建設單位按照新規做好“三同時”自主驗收,共完成審批報告書、報告表46件、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登記表備案3000多件,所審批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報告率100%。結合文明城市創建、愛國衛生“7個專項行動”等工作,五華區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不斷提高全社會的環境意識。
五華區在全市率先探索治水融資新途徑,與滇池水務公司、市排水公司合作,全力推動虹山片區、省二監外圍、核桃箐溝市政道路雨污分流工程,核桃箐防洪溝補水及截污工程及云南財經大學公共戶內部雨污分流工程實施,切實解決雨污混流及淹積水情況。同時,圍繞滇池河道雨季溢流污染治理要求,完成上莊防洪溝、白龍河、財經大溝、大沙溝、陳家營岔溝、財大防洪溝溢流口整治及圓通山清水通道建設共7個清水通道建設及溢流口整治項目,通過“中疏”實現清水入滇,切實提升片區水環境質量。
除此之外,五華區實施公共綠地“升級”工程,打造西片區城市型濕地。2020年,五華區通過實施普吉立交截污及補水工程、陳家營岔溝水環境治理工程,重點實施公共綠地升級工程,打造普吉立交、陳家營岔溝金川路以西片區城市型濕地。
監測顯示,2020年1月至10月,盤龍江、大觀河五華段水質類別為Ⅱ類,新運糧河、老運糧河五華段水質類別為Ⅲ類;2020年一至三季度,全區完成新增污染物削減量為化學需氧量1188.77噸、總氮615.34噸、總磷23.28噸;空氣質量提升明顯,2020年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100%;“十三五”期間,新增城市綠地100.2公頃,森林覆蓋率56.3%,修復“五采區”植被4494畝。
相關
五華區已有11.94平方公里海綿城市
截至目前,五華區建設了11.94平方公里的海綿城市。
初期,五華區確定了北市區10.58平方公里為海綿城市的先行示范區,力爭實現到2020年轄區城市建成區20%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的目標。2019年,昆明市級下達五華區目標任務為1.93平方公里,五華區自加壓力,通過層層分解壓實責任,完成海綿城市建設面1.97平方公里。同時,完成了紅云A區、巴士家園兩個海綿城市及清水入滇微改造示范工程建設。
2020年,五華區對涉及的12個排水分區本底條件分析和建設項目的統計梳理,完成海綿城市建設項目累計面積為11.94平方公里,五華區建成區面積為57平方公里,現已完成項目面積占建成區面積20.98%,基本實現2020年海綿城市中期目標。同時,按照《海綿城市建設評價標準》的評價要求,五華區已在云翥苑小區安裝一套海綿城市建設監測系統,從水量和水質上進行系統監控,評價海綿城市實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