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11月3日受權發布《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下稱《建議》),其中生態環境領域的內容出現了不少新提法,例如,加強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控制,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體等。
《建議》提到,強化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和區域協同治理,加強細顆粒物(PM2.5)和臭氧協同控制。南都記者關注到,該提法是首次出現。
近年來臭氧污染問題逐漸顯現,在多地,臭氧已成為僅次于PM2.5的影響優良天數比率的重要因素。PM2.5和臭氧污染協同防治,已成為官方和學界的共識。例如,今年5月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在環科院調研了解臭氧污染成因與防控研究工作情況時表示,要做好PM2.5和臭氧污染協同防治研究,為確定“十四五”環境空氣質量目標和任務提供決策參考。
《建議》還提出,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體。
對于年度污染防治目標來說,秋冬季重污染天氣影響巨大。據悉,2018年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占全年天數的4.9%,但對PM2.5年均濃度的貢獻度卻達到了16.1%。
據生態環境部數據,2019年,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2.0%;重污染天數比例為1.7%,同比下降0.1個百分點。“2+26”城市、長三角地區、汾渭平原重污染天數分別均下降超過30%,三個區域秋冬季環境空氣質量均為近3年最好水平。
在城市黑臭水體方面,生態環境部此前介紹,2019年全國實施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專項行動,全國295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不含州、盟)建成區共有黑臭水體2899個,消除86.7%。其中,36個重點城市有黑臭水體1063個,消除96.2%。
首次出現在《建議》中的表述還有,“加強危險廢物醫療廢物收集處理。”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醫療廢物、廢水處置引發關注。今年2月21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加快補齊醫療廢物、危險廢物收集處理設施方面短板。今年3月生態環境部獨家回應南都表示,近期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生態環境部等10部門聯合印發了《醫療機構廢棄物綜合治理工作方案》(簡稱《方案》),下一步將配合國家衛生健康委根據《方案》的有關安排,適時啟動《醫療廢物管理條例》評估、修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