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加強飲用水水源地的保護,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才能得到有效保證。近年來,湖北省巴東縣采取綜合性措施,加大環境監管力度,在城鎮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方面卓有成效。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類生活和生產不可缺少的基本物質。保護水資源,特別是保護好飲用水資源,就是保護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湖北省巴東縣環保部門與相關部門通力配合,打好“組合拳”,使城鎮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有章可循,卓有成效。
巴東縣城鎮飲用水水源地共有11處,根據巴東縣環境監測站對城區飲用水水源萬福河取水口及部分鄉鎮飲用水水源的監測數據:目前水質能達到飲用水水質標準,飲用水源地水質良好。但若不加強飲用水源的管理,控制污染源,保護生態環境,部分飲用水水源水質將逐步失去飲用水水源的功能。
目前巴東縣境內的主要污染源包括以下幾個類型:
工業污染。主要分布在格子河、龍潭河、九盤溪一帶的煤礦,嚴重污染萬福河源頭,采礦井水與地表水混合直排入河,排放的污水中含硫、氟等有害物質。
生活污水和垃圾污染。農村居民亂潑亂倒的生活污水,通過地表徑流流入河道。沿河村莊的各類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由于無人管理,大部分直接倒在河邊。飲用水水源地內的集鎮、村莊,環境基礎設施嚴重滯后,生活污染已成為主要污染源。
醫療污染。由于資金缺乏,飲用水水源地范圍內的醫療機構普遍未建立醫療廢水和醫療廢物處理設施。
化肥農藥污染。農村廣泛和大量使用農藥化肥,其絕大部分隨地表水滲透,對水環境的污染也十分嚴重。
畜禽糞便污染。畜禽養殖形成的污染和廢棄物總量已經超過了工業固體廢棄物,未經凈化處理的污染物最終通過地表徑流進入水源地,導致氮、磷超標,加劇了水體的富營養化,為了催生催長,農民用激素喂養畜禽,致使畜禽糞便中帶有大量毒素。由于長期以來形成的習慣,山區農戶將畜禽糞便隨便倒在田間地頭,經雨水沖刷,未經發酵的動物糞便直接經河道流入水源地。
從以上情況可見,巴東縣水源地正在不同程度地承受著各種污染的侵蝕。為了盡可能保護飲用水水源地的安全,巴東縣環保部門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加強環境保護責任制。出臺《巴東縣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管理辦法》,明確環保、交通、海事、建設、水利、衛生、農業、林業、水保等部門及所在鄉鎮的職責,加強對水源保護區的規劃和管理,逐步推行水源保護區污染防治管理目標責任制,對重污染的河段、水源進行重點治理,劃定水源地保護區,設立保護性標志牌,對分級劃分的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實行分級防護,將飲用水水源保護及其污染防治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和水污染防治規劃。
加強對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的監測,建立監測預警體系。對重點污染源和重要水質斷面進行重點監測,以便及時發現、跟蹤突發性水污染事故;對水源地的地表水實行一月一監測,及時提供監測報告。堅持常規水源和儲備水源相結合,提高飲用水常規水源日常供給和儲備水源應急供給的保障能力。制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環境污染事故應急預案和保障對策,一旦發生飲用水水源環境污染事故,及時按照預案進行處置。
加大水源保護區保護宣傳力度,引導公眾參與保護。搞好普法教育,通過建立信息發布等制度,強化公眾監督,進一步強化全社會的憂患意識,營造一個良好的法治環境。
加強基本農田建設,實施水污染源頭控制措施。推廣生態農業,鼓勵農民使用有機肥,將農村畜牧放養改為圈養、舍養,推廣“圈—沼—園”一體的農戶沼氣池建設,對畜禽養殖廢棄物進行沼氣化治理利用,解決農村生活污水和畜禽散養造成污染物亂排濫放影響水質問題,切實改善農村生活質量。爭取鄉鎮建成大型垃圾處理場,實現全縣垃圾分類處理,徹底從根源上消除垃圾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