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縣域聯動。加強流域上下游聯動治理,圍繞水產養殖、畜禽養殖、生活污水處理、入河排污口整治等4項重點水生態治理工作,主動與井研、五通橋、夾江等3個上下游區縣溝通交流5次,搭建信息互通、工作互助渠道,結合實際情況工作,動態調整拆違、截污、清淤、綠化等流域治理措施13條。今年上半年,岷江、大渡河、青衣江在市中區境內的國考、省考斷面均達到Ⅱ類以上水質。
跨鎮域聯動。結合“河長制”“湖長制”工作,促進河道整治向河網整治延伸,按流域規劃污水處理站運行維護、污水處理設施及污水收集管網建設等涉水項目5個,沿河開展“拉網式”河流河道直排口、垃圾傾倒摸排工作,屬地干部負責具體落實和整治,“河湖長”負責監督指導,排查排污單位50余家,發現整治問題50個,成功消除白馬鎮—青平鎮交界等5處交界管理盲區。
跨權責聯動。探索污染防治、生態修復和產業發展相結合方式方法,在漁業發展重點鎮推廣“養魚水質調控”等生態健康養殖技術。組織生態環境、水務、農業農村等5個部門、3個鎮力量,創新建立動態監測與執法聯動相結合的測管協同機制,通過抽樣檢測分析污染物種類、水質變化趨勢,精準確定執法對象,調整治理措施,今年以來,開展水環境質量監測110余次,出具有效監測數據2000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