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小心踩到“眨眼板”讓鞋子或褲子“遭殃”?在航海路京廣路,以后這種情況將不復存在。近日,二七區通過海綿城市理念與道路改造的有機融合,運用透水鋪裝技術,實現“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讓城市道路“會呼吸”。
在航海路京廣路西南角,記者看到,新鋪就的人行道和其他路面看起來并無二致,但其實“內有玄機”(如圖)。工作人員現場做了個實驗:端上一盆水傾倒在路面上,瞬間被“吸收”,水分透過磚面滲透至地下,路面沒有留下水漬。原來,該段路面借助透水鋪裝,采用了新型“生態陶瓷透水磚”材質進行打造。
“透水鋪裝的主要功能就是為了削減路面徑流,緩解城市內澇。”現場工作人員指著透水型鋪裝結構展示臺介紹,“現在所在的人行道,結構層總共是43厘米,從下到上分別是級配碎石、透水混凝土、黃沙,最面層是陶瓷透水磚。”通過多層鋪設蓄水層組成蓄水模塊,把多余的雨水儲存下來,在干燥缺雨的天氣,持續釋放水分,涵養地下土壤,可以起到滋潤植物、調節氣候的作用。
生態道路的建設有助于城市熱島效應的緩解。除了透水鋪裝技術,二七區還實施拆違建綠、見縫插綠、塑造海綿微景觀,通過增加中分帶、側分帶、行道樹連通、花箱護欄、
街頭公園等道路綠化面積,還原自然生態景觀,通過植被達到有效呼吸調節,涵養地下水分。
為讓出行體驗更舒暢舒適,二七區以“四角平坡、三行通暢”原則,達到無障礙通行,實現道路功能上的提升。同時,在施工過程中,結合信號燈、智慧照明、標識標牌、視頻監控、通信網絡功能為一體,實現了“多桿合一”,通過線纜井可以搭到設備上,不需要對道路進行二次開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