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水利廳黨組書記、廳長王殿武:
今年,遼河流域綜合治理和生態修復工程將在遼寧全面展開,通過補齊防洪工程短板、強化水污染治理、實施生態封育、抓好監督執法、堅持綠色發展5方面措施,力爭“一年初見成效、三年大見成效、五年基本完成”,全力以赴把遼河治理好、保護好、利用好。
15日,列席遼寧省人代會的省水利廳黨組書記、廳長王殿武介紹,遼河流域綜合治理和生態修復主要包括遼河干流防洪提升、水污染綜合治理、生態封育、監督執法、綠色發展5個方面。
遼河干流防洪提升工程力爭在今年完成初設報告審批,全面開展工程建設。工程包括新建加固堤防、修建護坡,治理險工險段,清理灘地內房屋及附屬物、阻水套堤,建設遼河防洪提升信息化系統等內容。實施后,可補齊遼河干流防洪短板,實現“防洪全線達標、隱患全面排除”的國家目標要求,達到國務院批復的《遼河流域防洪規劃》確定的防洪標準。
全省重點治理的27條重污染河流有20條在遼河流域,地級以上城市建成區70條黑臭水體包括遼河流域的45條。去年,遼河流域水質由中度污染變為輕度污染,今年,遼寧還將繼續對遼河流域實施水污染綜合治理,力爭全面消滅劣五類水。
在實施生態封育方面,目前,遼河等重點河流共實施退田還河生態封育88.2萬畝。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遼河流域綜合治理總體工作方案》的要求,遼寧將在遼河干流現有封育面積的基礎上,對除水田、護堤林、防風固沙林以外河灘地實施退田還河生態封育,全面打通遼河干流生態廊道。
在強化監督執法方面,去年10月,《遼寧省河長湖長制條例》的實施讓河長制工作實現有法可依。今年,我省還將常態化推進河長巡河工作,推動河長制實現從“有名”到“有實”的轉變,同時進一步完善河湖生態監測預警預報體系,建立健全生態補償機制,強化水行政執法與公安機關聯合執法,推動河湖治理從“短期集中整治”向“常態管護”轉變。
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打好水源地保護攻堅戰,深入推進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實施國家節水行動計劃,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開展地下水壓采行動;推進產業轉型升級,遼河干流1公里范圍內禁止新增化工園區和有重大生態環境風險的生產項目。
王殿武介紹,遼寧省政府即將印發《遼河流域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總體方案》,將上述5方面措施進一步細化、實化為300余個具體項目,計劃到2025年,通過“五水共治、五措并舉、五級共抓”,全力打造遼河流域生態文明示范區,把遼河建設成為造福全省人民的幸福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