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深圳市六屆人大常委會召開第三十七次會議,深圳市委審計辦主任、市審計局局長高圣元向會議作《深圳市2019年度績效審計工作報告》。本次報告是市委審計委員會組建以來的第一份績效審計工作報告,全面反映了市審計局2019年專題績效審計的工作成果。
記者了解到,本年度深圳市審計局的專題績效審計主要關注科技創新、民生基礎、教育發展、資源環境質量提升等。各區(新區)審計局2019年按計劃組織開展了11個績效審計項目,關注扶貧、醫療、教育、水污染治理等領域,審計工作情況分別向同級人大報告。
高圣元表示,深圳市審計局已分別出具審計報告,依法做出審計處理。有關單位正在落實整改或調查處理之中。深圳市政府將在本次績效審計工作報告審議結束后的四個月內,向深圳市人大常委會報告整改情況。
眾創空間管理缺少規范性文件 生物醫藥等戰略新興產業扶持不足
記者從2019年度績效審計工作報告中獲悉,2015至2018年,市本級累計資助孵化器和眾創空間3.51億元。截至2018年12月底,全市共有科技企業孵化器193家,面積483萬平方米。截至2019年9月底,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已初步形成以總體規劃、空間規劃、科研規劃為主的“1+N”規劃體系,推動5項促進深港創新要素流動的政策加快落地。光明科學城發展規劃綱要已初步編制完成,土地資源和產業空間已基本梳理完畢,2個大科學裝置土建工程已動工建設。西麗湖國際科教城已集聚清華大學國際研究生院、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等7所高等院校,擁有超過全市80%的省部級以上創新載體,在建和擬建重點項目15個。
審計發現孵化器和眾創空間存在項目管理不到位的問題。截至2019年9月底,市科技創新委未制定深圳市科技企業孵化器和眾創空間管理辦法等規范性文件。審計建議,市科技創新委要完善規章制度建設,及時修訂已失效的規章制度。要督促實施單位按年度及時報告項目進展和資金使用情況,按期完成項目,加強對超期未申請驗收的項目進行追收清理,對未切實履行合同的資助項目要追繳資助資金。
審計還發現,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扶持存在不足的問題,資金分配布局存在缺項。2016至2018年,主管部門在戰略性新興產業資金中分配投入生物醫藥產業9.42億元。其中,市發展改革委未布局生物醫藥產業中的數字生命領域。市科技創新委2018年未分配投入生物醫藥產業,也未布局生物醫藥產業中的數字生命領域。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近三年均未分配投入生物醫藥產業。
審計建議,市發展改革委、科技創新委、工業和信息化局、財政局要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和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運用多元化扶持方式,加大資金投入。要建立到期未申請驗收項目預警制度,督促項目單位按時申請驗收,按規定收回撤項或中止項目的資助資金。要將資助項目納入全市財政專項資金項目管理平臺統一管理,及時更新共享誠信異常名錄、黑名單,完善風險防控機制。
鹽田人才住房項目進度滯后 城管下屬單位提前支付工程款
對民生基礎的專項審計主要包括對深圳市公安局、城管和綜合執法局等單位建設項目工程造價管理情況開展審計調查,對本年度其他被審計單位涉及民生建設的重大項目開展績效評價。
審計報告指出,人才安居集團負責建設的鹽田第八期人才住房、高新公寓棚戶區改造、坪山區人才安居中芯國際等項目進度滯后。特建發集團城市地下綜合管廊、智慧停車庫、海洋新城圍填海等8個項目未完成投資預算目標。由于前期工作不到位、項目管理不善等因素,農產品集團沒有按要求于2018年12月底完成光明公益性農批市場項目全部工作,深圳國際農產品物流園菜籃子工程項目沒有按要求于2017年9月竣工。
審計還發現,部分工程存在未按協議約定支付費用的情況。深圳市城管和綜合執法局下屬單位有3個工程提前支付工程款,提前天數最長達345天,涉及金額總計323.73萬元。
此外,部分項目資金未按計劃支出。2016至2018年,由于資金預算編制不準確、不科學,建設項目推進不力等原因,市公安局、城管和綜合執法局、機場集團等單位的項目資金未按計劃支出,沉淀資金7.37億元,占計劃總投資40.94億元的17.99%。
對于上述問題,審計建議要對工程造價進行重點控制、嚴格工程造價管理、加強項目完成情況的績效考核,嚴格執行財務管理制度、科學編制資金預算。
哈工大(深圳)招生缺口較大 中山大學深圳校區建設延期 實訓基地資源浪費
2019年度績效審計報告提到了高等教育發展方面的審計內容,審計了中山大學·深圳校區、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校區財政補貼資金使用情況,重點關注辦學目標完成、經費收支和內控制度建設等情況。
審計報告指出,高等教育招生規模與目標差距較大。根據辦學協議書,到2020年,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校區在校生要達到9000人,其中本科生5500人。截至2018年底,在校生為4917人,其中本科生1709人,2020年要達到招生目標存在一定挑戰。二是中山大學·深圳校區第一階段建設未按期完成。根據辦學備忘錄,2015年9月至2018年8月,中山大學·深圳校區第一階段要完成4至5個學院的基礎設施建設。但截至2019年8月,由于征地拆遷等原因,仍未完成第一階段的基礎設施建設,比備忘錄規定的時間延遲了2至3年,目前招收的學生均在廣州校區培養。
此外,部分實訓基地及經費使用效率較低。2016至2018年,共有11家實訓基地從建立之日起從未安排過學生實習實訓,造成設備閑置和資源浪費,涉及財政資金1,740萬元。部分基地接納學生數量嚴重不飽和。2016至2017年,共建立61家基地,設計單次最大可接納人數4660人。截至2019年8月底,實際單次最大接納人數2523人,閑置率為45.86%。此外,實訓基地未實現資源共享。實訓基地之間未建立相關資源共建共享機制,未主動公布基地的名單、對口專業、地址和容納人數等信息,影響了資源的有效利用。
沙灣河流域水環境整治基本完成 水質凈化廠財務報告未按規定向社會公布
水污染治理方面。2019年績效設計報告跟蹤審計了水污染治理建設計劃執行情況和沙灣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重點關注項目建設、正本清源、管網建設、河道整治等情況。
其中,龍崗區已完成年度新建污水管網任務,福田區已完成年度修復改造存量管網任務,福田區、南山區、寶安區和龍華區已完成年度小區正本清源改造任務,各區(新區)小微黑臭水體整治正在進行中。沙灣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主體工程已基本完成,沿河截污系統全線貫通。
但是,審計報告同時也指出,水污染治理項目存在建設管理不到位、資金監管不規范、水質精華項目運營效益不佳等問題,比如:由于排水管網不夠完善等原因,葵涌、水頭等2座水質凈化廠進水量、進水濃度長期低于設計標準,污染物年度實際消減量均在設計目標的55%以下,運行效能未得到充分發揮;2019年1至7月,龍華、橫嶺等2座水質凈化廠進水有17次超出正常的市政污水進水水質范疇,服務范圍內污染排放存在隱患;未按規定監管水質凈化廠的財務情況。截至2019年9月,葵涌、水頭等2座水質凈化廠的2017至2018年度財務報告,以及其余4座水質凈化廠2017至2019年度財務報告均未按規定年審,歷年財務報告也未按規定向社會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