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江西省吉州區以生態增值為導向,項目整合為抓手,加大生態流域系統治水力度,推進實施了曲瀨鎮盧家洲村“古村落保護+水環境整治”、曲瀨鎮楊家坊村“生態環境治理+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管網+人工濕地)”、興橋鎮釣源村“文旅開發+水生態文明建設”和興橋鎮麻下水庫“文旅開發+生態治理”等一批生態流域治理和建設項目。
該區堅持以流域為單元,緊扣水環境現狀進行整治提升。啟用990余萬元項目資金,通過對盧家洲和釣源村整合古村落保護、景區提升、水環境整治和管網改造等,推進轄區內水系連通、岸坡整治、塘底清淤和景觀提升工程,形成“七星伴月”、溪水西流等極具亮點的景區觀賞點,每年吸引前來觀光的游客累計達3萬人次,產生旅游收入達30余萬元,實現了生態與富民雙贏。
“實施生活污水治理的項目后,楊家坊村小組每家每戶建設了三格式化糞池,通過管網將污水進行集中收集處理,全村72戶272人生活污水處理問題得到解決,改善了居住環境,獲得村民的一致好評。”曲瀨鎮上塘村委會主任張滿娣說,過去楊家坊村村民家化糞池中的生活污水主要是依靠澆灌菜地來消解,但外出務工或未耕種的人家常因化糞池得不到及時清理造成污水橫流,村民怨聲載道。自從列入區里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試點村后,楊家坊村結合村民居住點分散、污水難收集的特點,通過建立小型的污水站點、管網+人工濕地等方式進行分散式處理,實現對農村生活污水的有效處理,促進了水資源的循環使用。
該區在抓好河流水系治理的基礎上,緊盯水庫水環境整治提升工作,對水庫實施庫長制,納入河長制管理范圍。在落實行政負責人為水庫庫長的基礎上,對有管理單位的河庫實施雙河長制,明確河庫管理單位責任。
興橋鎮麻下水庫管理單位在運用水庫發展好旅游觀光的基礎上,結合水庫水環境專項整治工作的開展,通過投放小球藻、芽苞、光合菌、EM菌等優藻種和調水有益菌對庫區水質進行凈化,同時放養草魚、鲖魚和鰱魚等以浮游植物為食的魚苗凈化庫區浮游生物,構建流暢生態循環系統,做到了綠色治污,不斷改善提升庫區水質。今年以來,共計投放魚苗約40萬尾,麻下水庫水質持續提升,現已達標Ⅲ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