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記者從市生態環境局了解到,近期,我市針對城區黑臭水體督查整改,目前已見成效,2019年黑臭水體消除比例將達到90%以上。
市生態環境局調研員羅時新告訴記者,我市主城區黑臭水體11條,截至2018年底,達到整治“初見成效”標準黑臭水體共9條,分別為蘇大堰、大雁河、九墩塘、南門大溝、西門大溝、便門大溝、北門大溝、安豐明渠和均河。2019年5月,生態環境部和住房城鄉建設部聯合開展黑臭水體強化督查,發現我市黑臭水體治理存在問題37個,新發現大雁河支河二和蘇大堰B支渠兩條黑臭水體,另均河、蘇大堰、南門大溝、西門大溝和北門大溝等5條水體出現反彈,重新納入整治范圍。這樣,我市城區共13條黑臭水體。市政府對此高度重視,立即開展整治行動,截至2019年9月15日,督查反饋我市的37個問題已全部整改到位。蘇大堰、蘇大堰B支渠、大雁河支河二、南門大溝、西門大溝、北門大溝等6條黑臭水體已整改完成,達到“初見成效”標準,加上前期達標的大雁河、九墩塘、便門大溝、安豐明渠,共有10處黑臭水體達標,我市城市黑臭水體消除比例為76.92%。剩下3條均河、蔣家溝、小高堰正在治理中。
今年以來,我市以以深入貫徹實施《水污染防治法》、《六安市飲用水水源環境保護條例》為契機,以貫徹落實“水十條”為抓手,持續實施地表水斷面生態補償,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2019年1-9月份,六大水庫水質保持良好,市縣兩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全市11個地表水國控考核斷面水質優良比例90.9%,達標率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