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7日)上午,生態環境部二樓多功能廳儼然成為一個全國水污染防治的作戰室。上午9點多,第一財經記者一走進會場,就看到立在墻邊的一排地圖和圖表。
包括《2019年1-6月全國水質圖》《2019年上半年水環境達標滯后城市清單》《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黑臭水體整治進展》,太湖、滇池總氮、總磷濃度分布圖,以及2019年1-6月長江、黃河、珠江流域首要污染物干流沿程變化趨勢圖等。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翟青對在場的記者說:“實際上,這是用簡捷的方式,讓大家清楚問題在哪兒。”
生態環境部水環境管理司司長張波也補充說:“這些都是我們‘作戰室’‘參謀部’用來掛圖作戰的,每個月都會更新。”
當日,生態環境部召開視頻會,對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實施情況進行會商和分析研判,以推動有關地方進一步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鞏固長江、渤海攻堅戰消“劣”成果,加快推進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確保完成《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水十條”)和污染防治攻堅戰確定的目標任務。
8月27日,生態環境部水環境達標滯后地區形勢會商現場。
2015年4月,國務院印發《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水十條”),受國務院委托,原環境保護部與31個省(區、市)政府簽訂了水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確定了考核斷面的水質目標及達標年限。
2017年,原環境保護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水利部聯合印發《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2016-2020年)》。規劃提出,到2020年,長江、黃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遼河等七大重點流域水質優良(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總體達到70%以上,劣Ⅴ類比例控制在5%以下。
“盡管全國水生態環境質量總體呈改善趨勢,但水污染防治工作不平衡、不協調的問題依然十分突出。”翟青說。
生態環境部監測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水質不達標的斷面共計178個。不達標斷面數量最多的省份分別是遼寧(23個)、山西(16個)、湖北(15個)、廣東(14個)。其中,遼寧省、山西省不達標斷面數量分別占了全省總斷面數的四分之一還多。4個省份的不達標斷面數量占全國總數的38%。
部分斷面超標十分嚴重,如遼寧省遼陽市湯河橋和河洪橋2個斷面氨氮分別超標130%和250%;山西省長治市司徒橋、忻州市梵王寺、呂梁市裴溝等斷面氨氮分別超標270%、250%和140%;湖北省荊州市洪湖斷面總磷超標280%;廣東省東莞市樟村(家樂福)和旗嶺斷面氨氮分別超標320%和150%。
去年以來,生態環境部已先后開展了5次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實施情況會商。“要特別指出的是,加上這次形勢分析研判,錦州、鞍山、營口、遼陽、大同已經是連續5次參加了!沈陽、長春、遼源、普洱、荊門也已經是4次參加了。”翟青說,這幾個地區務必要引起高度重視,利用接下來幾個月的時間,積極采取措施,堅決扭轉被動局面。
翟青說,目前,國家對長江和渤海入海河流國控斷面已開展了消“劣”行動,這是必須完成的政治任務。除長江和渤海以外,其他地區劣Ⅴ類斷面也要盡快消除。按照“一個斷面,一個方案”的原則,把任務項目化、項目清單化,全面推進截污納管、河道清淤、工業整治、面源治理、排污口整治、生態修復等工程措施。
“今年一季度調度會上,我講到要加大重點地區、重點任務資金支持力度。”翟青告訴大家,經協調財政部,在2019年水污染防治資金安排上,對攻堅戰每個消“劣”斷面給予1億元支持,對其他的重點任務也給予不同程度的支持。同時,在重點流域、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良好水體和地下水保護等方面也都有資金安排。
“后續我們也將對資金使用和項目進度開展調度和監督檢查,希望大家做好資金分解,把好鋼用在刀刃上。我們也將針對工作滯后地區加強督導,壓實有關地方主體責任,推動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翟青說。
2019年1-6月全國水質圖。
2019年1-6月長江首要污染物干流沿程變化趨勢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