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每逢臺風天,這里就會發生水浸,水深能淹沒成年人半身。”家住珠海斗門白藤二路藤湖苑的市民張阿姨回想過去水浸街的情形,仍心有余悸。
3年前,斗門區積極響應并不斷推進海綿城市建設,藤湖苑也啟動了海綿城市升級改造工程。近期,隨著海綿城市配套項目的完工并投入使用,藤湖苑小區居民基本告別了近30年的水浸歷史。
2016年,珠海成功入選國家第二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試點面積為51.96平方公里,計劃投資109.22億元,探索珠海海綿城市試點建設模式。
3年來,珠海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的海綿城市專項工作領導小組,設立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稱“市海綿辦”),出臺管理制度、工作方案、考核機制、配套政策等累計50多項措施,海綿城市建設取得一定成效。
筆者走訪發現,珠海推進海綿城市建設,還存在項目建設落后試點目標要求、缺乏精品項目、試點工作缺乏監測數據支撐等一系列問題。
建設海綿城市,珠海難在哪里?
資金之難
非經營性項目投入巨大
花兒競艷、姹紫嫣紅,綠樹成蔭、環境優美,位于橫琴新區海綿城市示范區的天沐河景觀公園,經過綠化、透水鋪裝等設計,如今既成為城市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也發揮著內澇防治的功效,成為業界所津津樂道的海綿城市項目。
3年來,一批如橫琴天沐河景觀公園一樣,致力打造海綿城市示范項目的工程紛紛啟動。市海綿辦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珠海海綿城市試點區共有海綿城市試點建設項目227項,其中開工217項,非試點區海綿城市建設項目123項,在建78項。
“結合實際,珠海將海綿城市建設與黑臭水體整治、城市防洪和排水防澇、水生態保護和修復、水環境治理等工作統籌推進。”市海綿辦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2018年底,全市配套建設污水干管總長1615公里,已建成污水處理廠15座,在建水利項目共29個。
海綿城市項目“百花齊放”背后,逐漸浮現出一個頗為棘手的問題——項目推進相對滯后。按照珠海建設海綿城市試點績效考核要求,試點3年內必須完成所有試點項目,而目前試點區項目完工率僅有28.19%。
筆者了解到,這一偏低的完工率,具體表現在部分試點區域項目推進過慢,非試點區也未按照海綿城市實施方案“每年建設完成3-5個項目”要求完成建設任務,目前非試點區僅完成了6個項目。
那么,導致項目推進整體進度未如理想的原因何在?珠海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工程師黃菊分析,海綿城市項目技術難度大、施工周期長,無論對政府還是參與的社會企業而言,均提出較高要求,其中資金保障至關重要。
市海綿辦負責人介紹,珠海“海綿項目”主要為非經營性項目,不具有向最終用戶收費機制,現行的資金投入機制下,海綿城市ppp項目缺少回報,容易產生政府隱性債務。“如何完善資金投入機制,珠海仍需要思考。”該負責人表示。
規范之難
技術標準體系有待完善
走進位于橫琴新區海綿城市示范區內的向陽村,生態濕塘、青蔥草地、水邊棧道構筑的美圖映入眼簾。
在這里,村道已鋪上全新的瀝青,還設置了雨水花園、停車場、植草溝、綠化緩沖帶等設施,配合海綿城市改造工程的村居環境提升工程正在緊鑼密鼓進行……會“呼吸”的海綿城市雛形逐漸顯現。
向陽村這一可推廣可復制的成功經驗,是珠海建設海綿城市實現的有效探索之一,類似的成功項目還有金灣機場東路綠化美化提升工程、中心湖補水工程人工濕地、金山公園等。
在業內人士看來,對比全國第一批試點城市,當下珠海可供專家考察的示范項目數量仍然不足。“整體而言,已完工項目雖有‘海綿要素’,但系統性不明顯,整體水平未能顯現示范效應。”
黃菊分析,精品項目的缺少,究其原因與珠海海綿城市的標準設定模糊、人才技術力量儲備不足有關。“作為系統工程,除資金外,相關標準的統一,人才隊伍的培育均十分重要。”
受訪專家指出,目前國家已出臺海綿城市建設10項相關標準和建設指引,廣東省、珠海市也相繼出臺相關建設指引、規劃設計標準與導則、審查要點等技術標準,但涉及關鍵問題的國家標準依然缺位,珠海建設海綿城市之技術標準、施工圖的審查等環節仍存在爭議。
這些未解決的爭議,一定程度導致工程的質量難以把控。市海綿辦負責人補充說,海綿城市建設涉及較多新材料、新技術的應用,缺乏統一標準,地方質檢部門未有開設相關科目檢測,施工質量難以把控。
此外,技術儲備方面,本地化海綿城市平臺公司、專業設計院技術力量儲備依然不足,是制約海綿城市建設的主要短板。有業內人士認為,目前珠海海綿城市產業發展滯后,技術研究投入不夠,還未形成具有珠海特色的海綿城市研究成果。
改造之難
新城舊城改造均遇窘境
“別看橫琴向陽村如今海綿城市項目進展順利,當初相關部門也是花了大量時間與村民溝通、解釋。”從事海綿城市研究頗久,黃菊感慨地說。在他看來,海綿城市作為新理念,仍需要時間與經驗的積累,尤其需要市民的支持與配合。
研究表明,在海綿城市建設中,建筑與小區、城市道路、綠地與廣場等要素,均占一席之地。其中,占城市面積最大的小區如能實現升級改造,將地表雨水徑流儲存起來,小區吸納不了的雨水,再由城市綠地和廣場幫忙吸收,排雨效果將大大增加。
但在黃菊過去的經驗里,建筑小區的修復改造,困難重重。老舊小區綠地率低,難以提供充足的空間布置海綿設施。此外,還面臨已建綠地的改造、市政道路空間等改造,需要社區、各部門等方面配合,以及市民的理解支持。一些示范項目的改造過程,過去都曾因土地問題、賠償問題等,遭到村民的異議,間接提高了項目的時間與資金成本。
另一方面,給新建小區加入“海綿元素”同樣困難。有受訪專家指出,新建小區雖然可利用的綠化空間相對較高,但新建小區高層建筑多,對排水管道等質量要求更高,公共空間大范圍改造同樣對城市運行造成影響,也會面臨居民的抵觸情緒。
“總而言之,新舊城區的海綿城市建設,都將面臨主、客觀方面帶來的困難與阻礙,沒有對這些困難與障礙的認知與把握、高效的制度安排,以及市民的接受配合,均將極大地影響后續工作的開展。”黃菊說。
香洲區人行道升級改造鋪設花崗巖引關注
“換了花崗巖后,地面積水多了,老人家容易滑倒,能否像一些小區和濕地公園那樣,用透水磚?”日前,有市民反映,香洲區拱北街道聯安路一帶最近剛剛完成升級改造,人行道路面采用不透水的花崗巖鋪設,導致下雨積水難清除,也有違珠海海綿城市建設的初衷。
筆者獲悉,基于縮短施工周期、減少對市民出行影響的出發點,此次主城區道路改造工程所涉及的人行道,統一采用工期短、景觀效果較好的花崗巖面磚。業內人士認為,花崗巖具備抗壓、耐用、美觀等優點,此舉也是從道路建設的綜合性考慮。
人行道換新裝 透水性能受熱議
烈日當空,工人忙于搬運一塊塊嶄新的花崗巖面磚,重新為人行道換上“新裝”。近日,筆者來到香洲情侶南路,發現現場人行道正在進行升級改造工程。
數公里之外,拱北聯安路的升級改造進度則更快。
筆者走訪發現,雖然路面還有一批批的施工用物料堆放著,但重新鋪設花崗巖的人行道,明顯較以往更加干凈平整。
據珠海市公路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不只是情侶路、聯安路,珠海主城區道路改造工程所涉及的人行道,均統一采用不透水的花崗巖面磚。
人行通道升級改造后,景觀效果更加良好,市民日常使用也更平坦舒適,卻也迎來不同的聲音。家住聯安路附近的市民李叔稱,晴朗天氣,花崗巖地面固然干凈安全,當下正值夏季,雨水偏多,花崗巖面磚鋪設的人行道常有積水現象。“好幾回都看到有行人因為積水而滑倒。”
“珠海一直以來提倡建設海綿城市,應更注重雨水的吸收、儲蓄、滲透、凈化功能。那么,投入不少財政資金完成的人行道改造,為何不選用透水磚鋪裝?”走訪中,不少市民向筆者提出了類似的疑問。
透水人行道需新建 周期長投入大
筆者從市公路局獲悉,自2017年起,珠海市主城區道路路面改造及美化工程便分批啟動建設。
改造工程計劃通過系統分階段對主城區道路進行改造提升,達到增加道路安全性、提升通行舒適度、優化交通功能的目的。本批道路改造人行道路面均采用天然花崗巖,基層為C20砼,為不透水結構。
“如果以海綿城市建設要求,人行道改造采用透水材料,施工過程需將原有人行道從面層至基層完全拆除,再新建透水人行道結構,施工周期較長、涉及管線遷改多、投資額增大、對市民出行負面影響較大。”上述市公路局負責人表示,采用花崗巖面層,則施工簡單、工期短、投資相對小、改造后景觀效果好,對市民出行影響小。
“事實上,海綿城市的建設所涉及范圍相當廣泛,相對而言,人行道占比并不算大。作為城市的主要公共區域,人行道的設置更應綜合考慮,包括抗壓性、耐用性、美觀度等諸多因素。”受訪專家解釋。
積極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加強制度建設、完善規劃引領
珠海印發海綿城市相關專項規劃近20部
筆者從市海綿辦獲悉,三年來,珠海通過制度建設、規劃引領、項目建設、監督考核、有效宣傳等舉措,積極推進海綿城市試點工作。
3年來,珠海共出臺管理制度、工作方案、考核機制、配套政策等累計50多項,先后印發實施了《珠海市海綿城市建設管理辦法(試行)》以及全市城市綠地、河湖水系、道路與交通低影響開發等專項規劃近20部。
3年試點計劃總投資為109.22億元,已完成63.8億元,占58.41%。
截至6月,珠海試點區共有海綿城市試點建設項目227項,開工217項,其中橫琴新區103項,開工97項;金灣區82項,開工81項;斗門區42項,開工39項。非試點區海綿城市建設項目123項,在建78項。
完善海綿城市規劃編制方面,各區均在積極發力。目前,珠海市自然資源局已完成珠海市海綿城市專項規劃整合修編初稿。橫琴新區、高新區、萬山區、高欄港區已完成海綿城市分區規劃,金灣區、斗門區、富山工業園已按專家意見修改完善海綿城市分區規劃;香洲區、保稅區取得分區規劃初步成果。
針對“海綿監測”管控過去的不足問題,今年4月,相關建設單位和中標單位已完成簽約,目前正在工程方案編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