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污控源、清淤疏浚、生態修復、景觀綠化……近年來,宿州市因河施策,對城區多個黑臭水體進行全面綜合治理,恢復了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面貌。最近,宿州市躋身全國首批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
傳統治理黑臭水體的方法,是放盡河水,挖出淤泥,但城區的河流水量大,傳統方法不易操作。為做到不排盡河水還能快捷清淤,宿州市采用絞吸船清淤結合淤泥脫水固化技術,對河道黑臭底泥進行清理。絞吸船工作時,通過泥泵機所產生的負壓吸力把泥從水下抽出,再通過水面浮管泵送至淤泥處理場地,無需在河道中圍堰攔水,節約大量人工,并且不會破壞河流生態。同時,通過泥漿泵將淤泥送至脫水固化場地集中處理,避免了清淤過程中的二次污染。
在清淤疏浚后的河床整治方面,宿州市采用了河道底泥原位生態修復技術,運用微生物促進劑、微生物培養投放等一系列手段,最大限度地恢復水體的天然自凈能力,達到長效治理的效果。借助這項技術,如今,埇橋區的老沱河與匯源大溝河水清澈見底,與整治前的污水橫流、氣味刺鼻形成了鮮明對比。
傳統河道堤岸改造多采用鋼筋混凝土擋墻,將河道與周邊土體完全分隔開,這雖然能防止邊坡的水土流失,但從生態學的角度來說,也會打破原有水體的自凈循環體系。為此,宿州市引入了組合式生態護岸設計理念,綜合采用植草生態袋、土工布、仿木樁、生態砌塊等新材料,打造透水生態邊坡,可充分保證河道內水體與周邊土體的交互作用,并能起到水體過濾的作用。
為維護好治理后的河道水質,做到長治久清,宿州市依托云計算產業優勢,搭建了河道水質線上監控云平臺,通過在沿河關鍵斷面處設置水質監測站,對河道水體進行24小時的監測分析,并將分析結果上傳至水質分析數據庫,有關部門可以在手機和電腦等終端隨時隨地查看水質數據。這一云平臺還能實現水質變化趨勢的全自動科學分析與預測,對可能發生的水質突變風險第一時間預警并處理,將問題消滅在萌芽階段。
·編后·
宿州市黑臭水體治理任務重,可近年來治理的力度大、成效顯,這得益于該市因地制宜、科學論證,對每一處黑臭水體量身定制方案,高效、創新、生態地進行全面綜合治理,給城市營造了和諧優美的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