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時節,萬木蔥蘢。漫步河邊,白鷺聚集,小魚、小蝦暢游水中。如今的綿竹,青山綠水交相輝映,河湖塘庫碧波蕩漾,仿佛一幅生機勃勃的美麗畫卷。
近年來,綿竹市貫徹落實中央、省、市全面推進河長制湖長制的重大決策部署,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持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以保護水資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環境、修復水生態為主要任務,全面開展水污染防治攻堅行動,有效提升縣域水環境質量,不斷激發綠色發展內生動力。
建章立制共守一泓清水
石亭江廣洛大橋處,有一處特別醒目的河長公示牌,上面公示了各級河長的姓名、職務、電話等內容。“我們鎮上除了當班人員都要開展巡河行動外,還有3名專職巡河人員,每天晚上在石亭江廣濟段進行巡河。”綿竹市廣濟鎮副鎮長陳治勛告訴記者,該鎮把“河長制”工作作為一項常態化工作來抓,全面細化、實化“河長制”各項任務,一級對一級負責,層層落實責任。
好水質離不開好機制。為全面提升生態環境質量,綿竹市全面構建河長制湖長制組織體系,設立市、鎮、村級河(湖)長、巡河(湖)員公示牌,公示市、(鄉)鎮、村三級河(湖)長聯系方式、舉報電話、工作職責及負責區域范圍等信息,全面建立起覆蓋市、鎮、村三級的河長制湖長制體系。出臺了《綿竹市全面實施湖長制工作方案》,將境內20座水庫、30條渠道、134個塘壩納入湖長制實施范圍,進一步拓寬該市河(湖)長制實施范圍。
同時,制定出臺了《綿竹市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領導小組運行規則》《綿竹市河長制湖長制會議制度》《綿竹市9大河流市級河長(流域湖長)工作推進機制》等15個工作制度,內容包含工作運行機制、督察督辦、責任追究和考核辦法等。綿竹從制度入手,把水污染防治作為重點推進事項,加強統籌調度、推進落實,確保水環境質量穩定和改善。
按照“市級河長一月一巡、鄉鎮級河長一旬一巡、村級河長一周一巡、巡河員每天一巡”的巡河要求,綿竹以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和河道采砂監管為重點,開展巡河巡查督導,并對巡河中發現的問題及時處理。
重拳整治建造綠色家園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治水千頭萬緒,從哪下手?“一河一策”是關鍵!為此,綿竹市扎實開展河道綜合情況摸底調查,針對境內9條主要河流,圍繞水資源保護、水域岸線管理保護、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和涉河執法監督逐條分區域摸清河流現狀,全面梳理存在的問題,細化任務分工,層層落實責任。全面開展河流污染、取水等情況摸底調查,詳細制定了9條主要河流的目標、問題、任務、責任“4張清單”。建立“一河一檔”“一湖一檔”,實現“一河一策”“一湖一策”。
為開展入河排污口整改提升專項行動,綿竹取締封堵非法排污口105個,統一設置入河排污口38處,完成11處規模以上排污口整改工作,設置入河排污標志牌共計38處。制定了河湖管理范圍劃定工作方案,啟動了綿遠河、石亭江管護范圍劃定工作。啟動10個鄉鎮污水處理廠(站)建設項目,實施兩個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及配套污水管網工程。建立起河道水環境的常態化保潔機制,開展了河道管理范圍內垃圾、水面漂浮物的打撈和清運工作。加強水生態修復,完成金花鎮云蓋村陪嫁灣生態清潔小流域治理、白水河九龍鎮(白玉口段)生態清潔小流域治理。
鎮因河而興,射水河顏值的提升,讓綿竹土門鎮抓住發展的機遇,結合“商貿旅游大鎮”的發展定位,利用地處沿山旅游發展觀光帶和沿射水河發展觀光帶交匯處的區位優勢,依托玫瑰、月季、溫泉、茶葉等豐富旅游資源,全力發展沿射水河現代觀光休閑農業旅游示范帶、沿山玫瑰溫泉體驗中心和沿山玫瑰農業產業發展帶,走出鄉村振興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