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準監測 近日,兩艘無人船駛向長江中,精準監測水質。
——我省水污染防治攻堅觀察
重拳治水
水源地建設
●目前,我省在用縣級飲用水水源地180個,還有25個備用、28個在建水源地
●已有成都、廣元、樂山等17市(州)具備多個水源地,蒼溪、蘆山、南部等11個縣實現多水源聯通供水
強化污水處理
●全省各地投入約35.5億元,新建一體化污水處理設施359套、截污管網128.5公里等
提升監測能力
●我省已設置水生態環境監測點位1.5萬余個,建成338個水質自動站,實現國、省控水質斷面自動監測全覆蓋
●在全國率先建設省級水環境污染自動監測監控預報預警系統,實現國考斷面水質提前2天預警預報
打擊違法行為
●新修訂的水污染防治法實施以來,全省各級生態環境部門共辦理環涉水案件1371件,處罰金額1.79億元
治水有成效
●我省優良水質斷面比例實現連續三年穩定上升
●劣V類水質斷面比例實現連續三年穩定下降
本報記者殷鵬
“你看,這兩個大家伙就是我們新近購買的無人船,很快將下水執法啦。”近日,在宜賓市江安縣工業園區附近的長江邊,岷江、沱江、涪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專項執法檢查瀘州、宜賓現場檢查組執法人員畢德,高興地指向兩艘一米多長的無人船。
這是我省水污染防治專項執法檢查首次使用無人船,也是我省扎實推進水污染防治工作的一個縮影——努力邁過靠“人海戰”的坎,向監管自動化、信息化轉變。
省生態環境廳廳長于會文表示,四川是長江上游重要的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地,肩負著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重要使命。近年來,我省始終把保護和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首要位置,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全力構筑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
新科技
無人船無人機上陣 讓違法企業偷埋的排污暗管(口)無所遁形
四川水系發達,河流眾多,復雜水域采樣難、企業私設暗管發現難的問題,一直是我省生態環境部門的“心病”。
為破解難題,今年省環境監察執法局購進了兩艘無人船。“這兩艘船功能不同,一艘是水質監測采樣無人船,另一艘是暗管探測無人船。”畢德介紹說,兩艘無人船的“加盟”,可幫助執法人員順利地檢查到此前較難觸及的困難點位。
無人船如何操作?記者看到,執法人員布置好操作平臺后,拿出兩個筆記本電腦,分別與操作平臺兩側的信號采集接收器連接。“這兩個信號采集接收器不僅可向無人船發送命令信號,還能接收無人船實時反饋的監測數據。”瀘州、宜賓現場檢查組成員蒙明磊說。
“出發!”調試好設備后,執法人員一聲令下,兩艘無人船在長江中乘風破浪,一艘直達指定水域定點采樣,一艘沿江而行實施暗管排查。
無人船是如何檢查出相關數據的?瀘州、宜賓現場檢查組成員黃新解釋說,通過水質監測船下方的探測頭,無人船可以實時將江段氨氮、溶解氧、pH值等水質數據傳給信號采集接收器,再傳輸給電腦。而暗管探測無人船,則會在行進過程中產生聲吶,并在電腦屏幕上出現波普紋,如果感應到疑似暗管的地方,均勻的波普紋就會有異常變化,檢查組可借此鎖定目標。
岸上,畢德緊盯電腦屏幕,觀察著每一個細微變化。不一會兒,監測采樣船傳來實時數據:pH值達8.95。“數據異常!”檢查組決定調整操作指令,擴大無人船監測范圍。借助地理信息軟件設定航行軌跡并選定四個采樣點位后,開啟無人船自主導航和自動駕駛模式,無人船便按設置航線和采樣點位自動開展工作。
“每個點位最多可以采集1.5升水。”10分鐘后,無人船完成規定動作自動返回岸邊,執法人員隨即打開采樣倉,將在四個點位采集的水樣取出,現場封存后,交由屬地環境監測部門做進一步監測分析。
省環境監察執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水質監測無人船通過在多樣性復雜水域環境下進行定點采樣,實時傳輸反饋數據,可幫助執法人員快速準確分析水質情況。暗管探測無人船則利用聲吶探查技術,對河流沿岸的暗管及排污口進行探查,探查寬度可達100米,深度可達20米,讓違法企業偷埋的排污暗管(口)無所遁形。
無人機同樣在本次專項執法檢查中“發威”。檢查組在資陽市雁江區侯家坪工業園區暗查時,為進一步查證園區內企業生產廢水是否全部接入園區污水管網,執法人員采取“無人機+奧維地圖”模式,快速對園區內企業納管情況進行了檢查,最終發現2家企業存在環境問題。
新重點
成立瓊江流域污染防治攻堅指揮部 確保瓊江流域水質年底前達標
2019年省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要加強涪江流域綜合治理。為此,我省今年在水污染防治上加大力度,擴大范圍,將涪江流域綜合治理納入專項執法檢查,將涪江與岷江、沱江共同作為全省水污染防治的重中之重。
通過去年的攻堅,岷江、沱江水質已明顯改善,如何改善涪江水環境質量?“必須以瓊江為重點,加大生活和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力度。”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李岳東表示。
瓊江系涪江一級支流,發源于樂至縣,流經遂寧市、資陽市等,四川段長120公里。數據顯示,去年涪江流域優良水體比例較2017年上升8.3%,但瓊江水質量形勢不容樂觀,優良水體達標率為0,拖了后腿。
在這樣的背景下,今年我省水污染防治將著力“三個攻堅”。一是開展全省總磷污染防治攻堅,進一步解決全省水污染防治總磷突出問題。二是開展瓊江流域污染防治攻堅,加強流域各市聯防聯控聯治,切實解決瓊江流域水污染突出問題。三是開展重點小流域污染防治攻堅,對全省23條小流域掛牌督戰,進行清單式銷號管理。“三個攻堅,有兩個與瓊江有直接關系。”李岳東說。
接下來,省生態環境廳將成立瓊江流域污染防治攻堅指揮部,設立科技支撐小組和水質預警小組。指揮部每月定期公開水質狀況,實施水質預警,每兩個月召集流域相關市、縣召開協調會,解決工作中遇到的難題。將開展瓊江流域水污染防治督查、執法檢查,整改不到位的、對水質造成巨大影響的,按程序嚴肅問責。
此外,我省還將對瓊江流域加密水質監測,做到一旬一監測,基本實現影響瓊江水質的一級支流、二級支流監測點位全覆蓋。同時,加強瓊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力度,大力削減總磷、氨氮、化學需氧量等主要污染物排放,確保瓊江流域水質年底前達標。
動作不止于此。我省還積極抓好流域立法保護建設,開展《四川省沱江流域水環境保護條例》立法工作,在源頭管理方面嚴格執行排放標準、劃定禁止和限制區域,實行水環境質量目標、水資源總量控制、生態環境準入清單等多種措施。“目前條例正在緊張地修改完善,力爭上半年能出臺。”省生態環境廳水生態環境處處長芮永峰說。
新機制
“一旬一提醒”“一月一通報”健全水污染防治體系建設
在水污染防治工作中,我省有哪些創新性舉措?取得哪些新成效?
李岳東表示,水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則是“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在實際工作中,我省堅持以末端治理協同源頭管控的水污染防治格局,在法制、規劃、管理、補水等方面積極謀劃、勇于開拓,不斷健全水污染防治體系建設。
首先是建立健全了“四個一”工作機制。實行“一旬一提醒”,每旬對加密監測水質斷面類別下降的地區函告提醒;堅持“一月一通報”,每月對全省水環境質量目標完成情況進行通報;做到“一月一指導”,每月不定期組織專家組,赴相關地方實地把脈指導;落實“一季一分析”,每季度召開全省水環境質量形勢分析會議,分析原因找準癥結,鞏固水環境治理成效。
積極整改縣級飲用水水源地問題。目前,我省在用縣級飲用水水源地180個,還有25個備用、28個在建水源地。當前,已有成都、廣元、樂山等17市(州)具備多個水源地,“雙水源、互備用”的供水機制基本健全,蒼溪、蘆山、南部等11個縣實現多水源聯通供水。
嚴厲打擊各類水環境違法行為。新修訂的水污染防治法自2018年1月1日實施以來,全省各級生態環境部門共辦理環境行政處罰案件7895件,處罰金額6.9億元,其中涉水案件1371件,處罰金額1.79億元,用好用足了環保法律法規“龍頭虎鍘”。
“我省還不斷建設自動監測站,提升監測能力。”李岳東說,目前我省已設置水生態環境監測點位1.5萬余個,建成338個水質自動站,實現國、省控水質斷面自動監測全覆蓋,在全國率先建設省級水環境污染自動監測監控預報預警系統,實現國考斷面水質提前2天預警預報。
去年,我省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一升一降一突破”的好成績。“一升”就是優良水質斷面比例實現連續三年穩定上升;“一降”就是劣V類水質斷面比例實現連續三年穩定下降;“一突破”就是沱江流域實現了水質改善的巨大突破,優良水質斷面比例提升了56.3個百分點,創近10年來最好水質成績。
“今年1-2月,我省水環境質量在去年基礎上繼續提升,87個國考斷面中,地表水水質優良斷面77個,占比88.51%,同比上升4.6個百分點。”于會文說,接下來,我省將繼續在落實河長制上做文章、在目標考核上下功夫、在生態補償上求突破、在預警預報上見實效,積極探索流域治理管理新經驗、新模式,站好長江第一道崗,還百姓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自然美景。
讓科技創新助力污染防治
陳四四
當前,各地在污染防治中頻出重拳,不斷加大防治力度。污染防治攻堅戰是一場持久戰,要打好打贏,不僅僅要建立行之有效的體制機制,還需要加強科技應用,通過科技之眼去發現人眼所不能發現的問題,通過科技之力去解決人力所不能解決的問題,為打贏這一仗提供有效保障。
進一步說,污染防治既要防更要治。而在治理污染,加強生態環境修復過程中,必須充分依靠和積極發揮科技創新的作用。比如,通過設置水生態環境監測點位,可以實現水質斷面自動監測全覆蓋;通過對大氣污染病因的精細分析,可以為精準治理提供科學依據。又如,通過大力推廣應用綠色技術,整合現有科技資源,前瞻布局未來科技,著力突破制約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可持續發展的重大科學問題與關鍵技術,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知識基礎、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