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市生態環境局獲悉,2018年,貴陽市地表水中納入“水十條”考核的15個國、省控斷面水質優良率為93.75%,其中,南明河新莊斷面全年達到控制標準,烏江流域總磷含量大幅下降;全市15個縣級以上和40個建制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均達到三類水質標準,水質達標率100%。
2018年,貴陽深入貫徹落實河長制,多措并舉,標本兼治,大力開展飲用水水源地問題整改和水環境治理,從生活污染整治、工業污染防治和流域污染綜合整治三方面發力,打出系列“組合拳”并取得實效,持續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
在抓好生活污染整治方面,貴陽在原有20座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的基礎上,規劃并啟動三橋、金陽三期等總投資超60億元的18座污水處理廠建設,目前,二橋三期、三橋等5座污水處理廠已完成主體建設,全年配套建成污水管網152.04公里;收集處理污水4.42億噸,通過安全填埋和水泥廠協同等處置污水處理廠污泥13.5萬噸,并投入1.07億元,通過溝口改造、加蓋蓋板、清淤堵漏、加裝一體化設備等,完成南明河19條截污大溝整治。
在工業污染防治方面,貴陽全面關停或搬遷清鎮油脂廠、清鎮市發恒木器廠等一批企業,完成禁養區劃定優化工作,并清理整頓搬遷清鎮紅楓湖、息烽枧槽溝水庫等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范圍內各類規模化畜禽養殖場186家,轉移生豬2.72萬頭、禽類14.32萬羽;督促和指導貴州開磷集團投入9982萬元,全面完成烏江34號泉眼污染源頭——貴州開磷集團交椅山磷石膏渣場70.71萬平方米渣場表面覆膜整治,并在渣場同步建成廢水收集處理系統就近回抽和處理高濃度含磷廢水,穩定運行烏江34號泉眼污水處理系統;順利完成高新區等9個省級及以上工業園區污水處理系統建設并投入運行,實現園區污水的集中處理。
在持續深化流域污染整治方面,貴陽相繼取締各縣級以上水源保護區排污口,修復完善圍欄、圍墻和警示牌,建成12個縣級以上水源地水質自動監測站,勸離一級保護區垂釣和游泳人員1.2萬余人次,開展“兩湖一庫”巡查和夜間突擊檢查5500余次,拆除紅楓湖等水源保護區違法搭建燒烤棚等近萬平方米,搬遷剩余居民195戶,將紅楓湖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打造為“無人區”;強力推進并完成阿哈水庫金山倒土場整治、阿哈水庫重點區域底泥環保疏浚實驗和紅楓湖黃土村農村生活污染綜合生態治理等6個綜合整治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