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在市中心城區重點項目督察推進組和市黑臭水體辦公室相關負責同志的帶領下,來到位于南灣湖風景區的譚家廟河河道,只見小河蜿蜒流向遠方,兩岸整潔,河水清澈。
“小時候,這里的水很清,岸邊的小野花也很漂亮!”住在附近的80多歲的張大爺回憶道,“前些年河水越來越臟,還時常散發出臭味。真沒想到,經過治理,這里又回到了我小時候的樣子。”
如今,市中心城區越來越多的水體、河道正在經歷相同的蛻變,這背后體現的是市委、市政府在黑臭水體治理上的鍥而不舍。
“2015年年底,經排查市中心城區共有59處水體被列入‘輕度黑臭水體’,其中,內河類黑臭水體27處(分屬15條內河),湖、塘、堰類黑臭水體32處。2018年7月,在國家環保督查黑臭水體專項督查中,信陽市發現新增黑臭水體3處,治理任務共計62處。”市中心城區重點項目督察推進組相關負責同志告訴記者,“信陽市將黑臭水體整治作為中心城區重點項目之一,力求為群眾創造更宜居的環境,為城市提供更優良的發展環境。”
“信陽市黑臭水體治理的主要任務是完善截污管網工程,全面實施截污和雨污分流,徹底改變污水直排現象,同時對河道、湖泊進行清淤、護砌、綠化,打造岸綠水清的生態湖泊和河道,實現良好的水系環境。” 市黑臭水體辦公室相關負責同志介紹,“市黑臭水體治理工程需治理河道71公里,拆遷房屋10多萬平方米,埋設截污管道100多公里,綠化面積50萬平方米,投資17億元。”
據了解,黑臭水體治理是一項技術復雜的系統工程,本著轉變政府職能,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提高治水實效和實現長治久清的目的,信陽市打破傳統運作模式,引入PPP模式參與黑臭水體治理,充分發揮社會資本的資金、技術和運營管理優勢,系統提升城市水環境質量。
“2018年9月19日,國家財政部、生態環境部、住建部發文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國家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申報活動。市委、市政府對此高度重視,積極組織有關部門開展示范城市申報工作。同年9月27日,信陽市通過省級競爭性評審;10月24日,信陽市順利通過國家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競爭性評審,成為‘全國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市黑臭水體辦公室相關負責同志介紹道。
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根據2018年第4季度市環保局對中心城區62處黑臭水體進行水質檢測的數據,信陽市黑臭水體有51處達標,達標水體占黑臭水體總數的82%,剩余的11處正在緊鑼密鼓地治理當中,計劃在2019年年底前全部完成。
目前,信陽市中心城區正在整治、尚未達標(未消除黑臭)的黑臭水體主要分布在11條內河。“由于受各種因素影響,這些黑臭水體在治理過程中存在以下問題:一是黑臭水體治理(內河治理)工程建設還存在較大困難,集中在征地拆遷以及各種管線拆除、遷移等問題,內河治理項目的建設進度比預想要慢,離國家、省里的目標要求差距還很大。二是歷史欠賬較多,存在資金短缺、穿越鐵路協調難度大等問題,影響部分工程進度。三是黑臭水體治理科學性、系統性不高,上下游、左右岸協調不足。”市重點項目辦公室相關負責同志介紹道。
雖然在推進項目過程中存在諸多困難,但信陽市從未放慢治理的步伐。為加快推進黑臭水體治理工程,信陽市編制了《信陽市中心城區黑臭水體治理攻堅行動暨示范城市2018—2020年實施方案》(簡稱《實施方案》),計劃于2019年年底完成截污工程,解決污水直排問題;全面實現雨污分流、技術提升工程計劃于2020年年底完成。
據介紹,該方案嚴格對照黑臭水體整治示范城市建設要求,聘請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作為技術咨詢服務單位,對信陽市所有正在治理的河道治理方案重新按照新要求新思路進行優化提升。該方案自2018年8月開始實地調研、反復論證修改,12月底基本定稿,目前,已進入征求意見、待市政府正式簽發階段。
昨日,在中山鋪東三支河道、吳家上灣河等河道綜合治理施工現場,記者看到污水管道已埋設完畢,沿岸護坡磚已鋪設完成,河道沿岸綠化帶正在完善。看著眼前一條條清水流淌的河流,記者仿佛看到了碧水藍天的美麗信陽畫卷正徐徐展開。
“治理內河黑臭水體,實現藍天白云、碧水青山,這是時代的呼吁,人民的期盼。下一步,信陽市將進一步加快治理進度,狠抓長效管理,嚴格督查考核,形成強大合力,推進黑臭水體治理工作如期完成。我們堅信,‘碧水繞城,清水流淌’的信陽正向我們走來!”采訪最后,市黑臭水體辦公室相關負責同志自信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