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體環境直接關系人居環境質量和群眾切身利益。近日,江西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省生態環境廳出臺《江西省城市黑臭水體治理三年攻堅戰實施方案》,全面打好整治城市黑臭水體攻堅戰,按照“控源截污、內源治理、疏?;钏?、生態修復”要求,確保利用3年時間,各設區市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治理明顯見效,讓人民群眾更有獲得感和幸福感。
控源截污
城市建成區污水管網全覆蓋
江西省提出,加快城市生活污水收集處理系統“提質增效”。推動城市建成區污水管網全覆蓋以及老舊污水管網改造和破損修復。城市建成區內未接入污水管網的新建建筑小區或公共建筑,不得交付使用。
深入開展入河湖排污口整治。組織開展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沿岸排污口排查,摸清底數,明確責任主體,逐一登記建檔。
強化工業企業污染控制。城市建成區排放污水的工業企業應依法持有排污許可證。對超標或超總量的排污單位一律限制生產或停產整治。加強農業農村污染控制。嚴禁城鎮垃圾和工業污染向農業農村轉移。
內源治理
水體沿岸嚴禁隨意堆放淤泥
江西省提出,科學實施清淤疏浚。在綜合調查評估城市黑臭水體水質和底泥狀況的基礎上,合理制定并實施清淤疏浚方案。要在清淤底泥污染調查評估的基礎上,妥善對其進行處理處置,嚴禁沿岸隨意堆放或作為水體治理工程回填材料。
全面劃定城市藍線及河湖管理范圍,整治范圍內的非正規垃圾堆放點。
規范垃圾轉運站管理,防止垃圾滲濾液直排入河。
生態修復
對河湖岸線進行生態化改造
江西省提出,加強水體生態修復。強化沿河湖園林綠化建設,營造岸綠景美的生態景觀。因地制宜對河湖岸線進行生態化改造,恢復和增強河湖水系的自凈功能,為城市內澇防治提供蓄水空間。
落實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對城市建成區雨水排放口收水范圍內的建筑小區、道路、廣場等運用海綿城市理念,綜合采取“滲、滯、蓄、凈、用、排”方式進行改造建設,從源頭解決雨污管道混接問題,減少徑流污染。
活水保質
鼓勵再生水用于河道生態補水
江西省提出,恢復生態流量。合理調配水資源,加強流域生態流量的統籌管理,逐步恢復水體生態基流。
推進再生水、雨水用于生態補水。鼓勵將城市污水處理廠再生水、分散污水處理設施尾水以及經收集和處理后的雨水用于河道生態補水。
長效機制
嚴禁洗車污水、餐飲泔水直排入河
江西省將嚴格落實河長制、湖長制。河長湖長要切實履行責任,按照治理時限要求,加強統籌謀劃,調動各方密切配合,協調聯動,確保黑臭水體治理到位。河長湖長要帶頭并督促相關部門做好日常巡河,及時發現解決水體漂浮物、沿岸垃圾、污水直排口問題。有條件的設區市可建立監控設施,對河道進行全天候監督。全面拆除沿河湖違章建筑。嚴格執行污水排入排水管網許可制度,嚴禁洗車污水、餐飲泔水、施工泥漿水等通過雨水口進入管網后直排入河。
強化城市建成區內排污單位污水排放管理,嚴厲打擊偷排漏排,嚴格執法,嚴肅問責。2019年底前,各設區市城市建成區全面實現污水處理廠持證排污。
責任追究
城市黑臭水體治理不力將追責
江西省提出,落實領導干部生態文明建設責任制,嚴格實行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城市人民政府要把黑臭水體治理放在重要位置,主要領導是本行政區域第一責任人,其他有關領導班子成員在職責范圍內承擔相應責任,要制定城市黑臭水體治理部門責任清單,把任務分解落實到有關部門。各設區市城市人民政府住房城鄉建設(水務、城市管理)、生態環境部門要做好牽頭,會同和督促有關部門做好工作,對于推諉扯皮、落實不力的,要提請同級人民政府進行問責;配合部門要積極作為,主動承擔分配的任務,確保工作成效。將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工作情況納入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做好考核結果應用。對在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中責任不落實、推諉扯皮、沒有完成工作任務的,依紀依法嚴格問責、終身追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