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治污越給力、來水越豐沛,下游就將給予越多的資金獎勵。日前,北京、河北兩省共同簽署了《密云水庫上游潮白河流域水源涵養區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將以水量、水質、上游行為管控三方面指標,對張家口市相關縣區進行生態保護補償,讓保護河流的地區不吃虧、能受益。
密云水庫上游潮白河流域水源涵養區是京冀水源涵養功能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京城“大水盆”密云水庫是北京最大的地表水源地,其匯水面積有三分之二在河北省。因此,河北的來水是否清澈、充足,與北京的供水安全息息相關。
此次簽署的《密云水庫上游潮白河流域水源涵養區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按照“成本共擔、效益共享、合作共治”的原則,建立協作機制,共同推進,協調一致,促進流域水資源與水生態環境整體改善。協議實施年限暫定為2018年至2020年。
與以往把跨境考核斷面的水質情況作為考核依據不同,此次簽署的補償協議確立以水量、水質、上游行為管控三方面作為考核依據。
按照補償協議,北京市對密云水庫上游潮白河流域河北省承德市、張家口市相關縣(區)進行生態保護補償,對污染治理工作成效進行獎勵。今年9月,京冀就制定了水質、水量聯合監測方案。水質考核在國家規定的高錳酸鹽指數、氨氮、總磷三項指標外,還增加了總氮指標,對總氮下降幅度給予獎勵。水量考核在2000年以來多年平均入境水量的基礎上,實行多來水、多獎勵的機制。資金主要用于水源涵養區相關縣(區)的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水資源保護等方面。
資金由北京市財政資金、河北省財政資金和申請中央財政資金組成。其中,北京市財政資金分為補償資金、獎勵資金和補助資金,原則上每年3億元(根據考核結果據實支付),河北省財政資金每年1億元,中央政策補助資金在協議簽訂后按政策申請。
為了保護京城“大水盆”,多年來,河北省主動擔當建立生態安全屏障,北京市也積極落實補償政策、建立穩定的投入機制。補償協議簽訂后,將現有對上游地區的具體項目支持改為補償政策支持,給張家口、承德兩市及相關五縣(沽源、赤城、豐寧、灤平、興隆)更大的自主權,有利于上游統籌做好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及水資源保護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