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全國試點海綿城市嗎?為什么我們還要‘看海’?”“我們小區外面就像沒有下雨一樣,為‘海綿城市’點贊!”……針對近期暴雨后,部分群眾在微博、朋友圈等平臺對遂寧海綿城市發出了不同聲音,為此,記者采訪了市住建局城市建設科科長向京,就海綿城市的疑問詳細向市民作解答。
記者:我市海綿城市主要覆蓋哪些區域?
向京:我市海綿城市處于試點階段,主要是對河東新區和老城區部分區域進行了海綿改造。其中,老城區2.4km?,河東新區21.9km?(其中河東一期8.8km?,河東二期13.1km?),圣蓮島1.5km?。
截至目前,試點區域25.8平方公里范圍內的20個排水分區海綿改造已基本完成,完工試點項目314個(含規劃管控項目77個),在建項目32個,累計完成投資40多億元。目前,河東五彩繽紛北路濕地公園、河東“引水入城”以及河東拓展區基礎設施建設等項目正在加快推進。
記者:我市城區部分區域出現了積水,為什么海綿城市沒有發揮作用?
向京:當前,海綿城市控制日降雨量最多在32.1毫米以下,在控制降雨量范圍內雨水可通過海綿設施吸納,實現“小雨不濕腳”。超過32.1毫米的日降雨量主要采用管渠系統進行快排,方式包括雨污分流、強排設施建設等。而近日市城區降雨量已經達到109.2毫米,通過我們的勘查,暴雨后,試點區內應對暴雨能力大幅提升,僅五彩繽紛路、芳洲路等少數區域出現積水,積水面積約0.1公頃。且積水深度僅15厘米,符合《城鎮內澇防治技術規范》相關要求。現已查明,試點區內兩處積水原因為雨污錯接,近期將進行針對性整治,確保城市安全。
而老舊城區徑流控制率為60%、河東一期及圣蓮島控制率為75%,對應的消納降雨量分別為14.2毫米、25.7毫米,有效的緩解了暴雨沖擊。目前,海綿試點區域覆蓋面積不足,僅占中心城區現狀建成區68.35平方公里的37%,整個中心城區尚未形成連片效應,抗沖擊負荷能力較弱,暴雨后,部分區域排水不暢會出現一定的積水。而通過勘查,城區出現積水的區域主要集中在城市的地勢低洼地帶,同時,城區部分積水區域目前尚未進行海綿城市改造,因此,與海綿城市建設并沒有關聯。
記者:對于積水問題,請問如何應對?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向京:接下來,我們將對出現積水的區域進行系統分析,再次梳理,摸清原因,找出針對性措施,及時消除內澇隱患。同時,對城區防洪排澇設施進行深入排查,尤其針對建成運行30年以上的沙壩、煤坪排澇站,進行綜合改造提升。
對于老城區海綿改造,下一步將結合“城市雙修”及海綿化綜合改造,計劃用5年時間對老城區地下管網進行雨污分流改造,徹底解決老城區內澇問題。目前,鎮江寺片區城市改造已經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