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州市政府辦公室印發《德州市2018年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明確2018年水污染防治目標和措施。
2018年水污染防治目標要求包括約束性指標和考核指標。約束性指標:主要河流水質穩定達到Ⅴ類水質要求(21項指標);飲用水水質確保安全。考核指標:主要河流水質在21項指標全面達標基礎上,化學耗氧量、氨氮分別達到35mg/L和1.8mg/L,其中徒駭河達到或優于地表水Ⅳ類標準;建成區黑臭水體全面消除并保持穩定;全市6個地下水質量考核點位水質極差比例控制在33.3%以下。
德州市2018年度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自2015年國務院印發《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來,通過2016—2017年的不懈努力,我市的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水污染防治各項工作基本達到了國家和省要求。2018年是我市在全面落實《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各項任務措施的基礎上,自我加壓、穩固和提升治污成果的決勝年,全市水污染防治工作要以改善水環境質量為主線,進一步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切實改善水生態環境,打贏水污染防治攻堅戰。
2018年水污染防治目標要求包括約束性指標和考核指標。約束性指標:主要河流水質穩定達到Ⅴ類水質要求(21項指標);飲用水水質確保安全。考核指標:主要河流水質在21項指標全面達標基礎上,化學耗氧量、氨氮分別達到35mg/L和1.8mg/L,其中徒駭河達到或優于地表水Ⅳ類標準;建成區黑臭水體全面消除并保持穩定;全市6個地下水質量考核點位水質極差比例控制在33.3%以下。
一、穩定改善主要河流水質
(一)限期實現南運河、岔河、減河水質穩定達標。
1. 解決中心城區氟化物指標超標問題。2018年年底前中心城區關停現有深層承壓水井。(市水利局牽頭,市財政局、市住建局、市公用事業局等配合,德城區政府、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運河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以下簡稱“三區”〉負責落實)2018年對中心城區地熱井進行規范,6月底前,依法關停不符合水資源和礦產資源規劃的違法地熱井,10月底前完成保留地熱井的尾水回灌改造。(市國土資源局牽頭,市財政局、市住建局、市水利局、市公用事業局等配合,“三區”負責落實)中心城區市控以上涉污廢水排放企業(含循環外排水)外排水氟化物濃度不得高于地表水Ⅴ類標準。(市環保局牽頭,市住建局、市水利局、市城管執法局等配合,“三區”負責落實)
2. 加快推進重點水治理工程建設進度。以中心城區突出水污染問題為導向,完善“治用保”流域治理體系,統籌安排、突出重點,全面推進重點項目建設進度。2018年年底前完成南運河污水處理廠擴建工程土建主體和設備安裝,具備通水條件,其中除氟工程10月25日前投入運行;2018年年底前完成上實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2018年年底前開工建設岔河人工濕地替代工程。(市住建局牽頭,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環保局、市城管執法局等配合)2018年年底前完成中心城區2018年度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天衢工業園污水管網工程(新建雨污分流工程由市住建局牽頭,老城區舊有市政雨污管網的雨污分流工程由市城管執法局牽頭,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住建局、市環保局等配合)2018年年底前完成東八里溝濕地工程。(市環保局牽頭,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住建局、市城管執法局等配合,運河經濟開發區管委會負責落實)
3. 推進中心城區水生態循環工程。2018年年底前,在充分論證基礎上,利用減河與岔河之間已建有調節泵站、控制閘壩等水利基礎設施,啟動工程建設,實現城市水體的連通性和流動性。(市水利局牽頭論證,論證后由相關部門落實)
4. 嚴把上游入境水質關口。中心城區各水體上游的武城縣要加快雨污分流改造、黑臭水體整治、新污水處理廠和配套濕地工程進度,逐步恢復河流生態功能,改善六五河、利民河等河流出境水質,確保中心城區入境水質和生態補水水質達標。2018年年底前完成武城縣城區及開發區雨污管網改造建設工程、利城河、姜莊溝黑臭水體綜合治理工程。(武城縣政府負責落實)2018年年底前完成武城縣利民污水處理廠三期擴建工程土建主體和設備安裝工程建設。(市住建局牽頭,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環保局、市水利局、市城管執法局等配合,武城縣政府負責落實)2018年年底前完成武城縣城區南部水系生態修復工程。(市環保局牽頭,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住建局、市水利局、市城管執法局等配合,武城縣政府負責落實)
(二)限期實現漳衛新河等水質穩定達標。根據國家及省考核要求,2018年,漳衛新河小泊頭橋斷面必須消除劣Ⅴ類水體,沿途相關的寧津縣、樂陵市、慶云縣,要完善水污染防治體系,加快重點工程項目建設進度,解決突出水環境問題,全面實現境內水體水質改善,確保支流入漳衛新河水質達到地表水Ⅴ類標準。2018年8月底前完成樂陵市棗林濕地一期工程、慶云縣玉水河—清水河人工濕地水質凈化及生態修復工程、慶云縣污水處理廠尾水人工濕地水質凈化提升改造工程(二期),2018年年底前完成寧津縣人工濕地改擴建工程,樂陵市盤河濕地工程。(市環保局牽頭,市財政局、市國土資源局、市住建局、市水利局、市城管執法局等配合,樂陵市政府、寧津縣政府、慶云縣政府負責落實)
(三)徒駭河、德惠新河、馬頰河水質進一步改善。
1. 強化生態修復工程建設。推進齊河縣倪倫河人工濕地、禹城市趙徒干渠人工濕地、陵城區第一污水處理廠人工濕地、臨盤污水處理廠人工濕地擴建一期工程等人工濕地和河流生態修復工程建設進度,逐步恢復水體生態功能,提高河流自凈能力。(市環保局牽頭,市財政局、市國土資源局、市住建局、市水利局、市城管執法局等配合,陵城區政府、禹城市政府、齊河縣政府、臨邑縣政府負責落實)
2. 統籌規劃本轄區水污染防治工作。找準工作切入點,完善水污染治理體系,全力推進流域綜合治理,統籌規劃城市水系,水系連通和水資源統一調配。徒駭河流域以鄉鎮級農村社區污水處理建設與改造、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人工濕地建設為主要突破點,確保徒駭河水質達到Ⅳ類水體。德惠新河和馬頰河流域以鄉鎮級農村社區污水處理建設與改造、雨污分流、人工濕地建設、河道生態修復為主要突破點,確保穩定達到Ⅴ類水體,并為2019年達到Ⅳ類水體打好基礎。(污水處理、新建雨污分流工程由市住建局牽頭,老城區舊有市政雨污管網的雨污分流工程由市城管執法局牽頭,生態修復由市環保局牽頭,市發改委、市經信委、市財政局、市水利局等部門配合,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負責落實)
二、全面整治建成區黑臭水體
截至目前,全市24條建成區黑臭水體綜合整治已完成22條,僅德城區的宣惠河和長莊溝尚未完成。已完成綜合整治的黑臭水體應繼續采取措施保持穩定。德城區要加大工作力度,積極推進建設進度,2018年6月底前完成整治任務。(市城管執法局牽頭,德城區政府負責落實)
2018年以黑臭水體涉及區域為重點,在不影響日常生活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工程進度,維持黑臭水體治理成果,確保不再產生新的黑臭水體。加快實施污水收集配套管網建設,提高污水收集率,以污廢水直排整治為重點,推進老舊小區雨污分流改造和黑臭水體沿途截污導流,提升污水收集率,確保水體無污廢水匯入。(新建雨污分流工程由市住建局牽頭,老城區舊有市政雨污管網的雨污分流工程由市城管執法局牽頭,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環保局、市水利局、市規劃局等配合,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負責落實)
三、確保飲用水安全
(一)劃定和調整飲用水源地保護區。按照《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技術規范》(HJ338-2018),對規劃、在建、在用、應急、備用飲用水源地全部劃分保護區,對已劃定的飲用水源地保護區進行適當調整,2018年年底前,完成飲用水源地保護區劃分及調整技術方案。(市環保局、市水利局牽頭,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住建局、市水利局、市公用事業局等配合)
(二)全面推進飲用水源地規范化建設。按照《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環境保護技術要求》(HJ773-2015),溝盤河水庫進一步規范完善標志設置、隔離防護設施,完成穿越道路及橋梁應急防護設施建設,徹底清理保護區內的違法違規建設項目。(標志設置、隔離防護由市公用事業局牽頭,廣川大道穿越橋梁由市公路局牽頭,新河東路及岔河東大道由市城管執法局牽頭,違法違規建設項目清理由市環保局牽頭,市財政局、市住建局、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利局等配合,德城區政府、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負責落實)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進一步排查存在的問題和安全隱患,2018年年底前全部整改到位。(市環保局、市水利局牽頭,市住建局、市公安局、市交通運輸局、市農業局、市畜牧獸醫局等配合,除“三區”外的其他縣〈市、區〉政府負責落實)
(三)確保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強化飲用水水源地管理單位日常監測及特征因子監測,及時通報相關部門及供水單位,強化供水前預處理,確保供水水質達標。針對地質及自然蒸發等因素,強化飲用水水源地水源管理,及時補充新鮮水源,確保水質達標。(監督性監測由市環保局牽頭,日常檢測監督由市水利局牽頭,市衛計委、市住建局、市環保局、市公用事業局等配合,除運河經濟開發區外的其他縣〈市、區〉政府〈管委會〉負責落實)
四、穩定地下水水質
(一)全面開展化工企業地下水污染防治。列入中央環保督察整改意見的山東華魯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天衢工業園、禹城市三星化工有限公司、陽煤平原化工有限公司、山東臨邑經濟開發區、天安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6個化工集聚區及周邊地下水質量考核點位,按照省有關要求,2018年年底前完成地下水污染防控方案的編制上報。在2017年全市涉及危險化學品使用、生產和存儲的企業的防滲設施排查基礎上,組織“回頭看”專項行動,做到全覆蓋、無死角,對不符合防滲要求的限期整改,2018年年底前全部整改完成。(市環保局牽頭,市化安轉辦、市國土資源局、市住建局、市水利局、市安監局等配合,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負責落實)
(二)確保地下水考核點位水質穩定。加快地下水質量考核點位重新選址及建設任務,確保地下水考核點位水質極差比例控制在33.3%以內。(市國土資源局牽頭,市環保局、市水利局等配合,陵城區政府、齊河縣政府、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運河經濟開發區管委會負責落實)
五、保障措施
(一)嚴格落實斷面責任制。按照德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建立國省控河流斷面縣(市、區)責任制的通知》(德政字〔2017〕43號),南運河第三店國控斷面由運河經濟開發區管委會負責,德惠新河王杠子閘國控斷面由樂陵市政府負責,徒駭河夏口國控斷面由齊河縣政府負責,漳衛新河小泊頭橋國控斷面由慶云縣政府負責,岔河田龍莊國控斷面由德城區政府和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按照入河污染物濃度承擔責任;馬頰河李辛橋省控斷面和德惠新河雙堠橋省控斷面由慶云縣政府負責;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對轄區內出境市控斷面負責;政府(管委會)主要負責人是第一責任人。(市環保局牽頭,市水利局、漳衛南運河管理局等配合,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負責落實)
(二)嚴格落實調度通報制。市縣人民政府簽訂年度水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細化分解年度任務,將水污染防治工作各項任務措施的落實情況列為市政府環保督查的重要內容,每月進行調度通報,并向社會公布各縣(市、區)水污染防治工作情況排名。(市環保局、市政府督查室牽頭,市經信委、市國土資源局、市住建局、市農業局、市水利局、市商務局、市城管執法局、市公用事業局等配合,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負責落實)
(三)健全體制機制。充分發揮河長制的作用,把水環境質量改善作為各級河長的日常任務,要及時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建立部門間的溝通協調機制,共同應對水環境突出問題,適時開展聯合執法或專項督導。(市河長制辦公室牽頭,水污染防治相關部門參與,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負責落實)加強部門間的工作合作,加快實現信息互通共享,及時調度工作進度,共同推進我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按時上報國家水污染防治調度系統的相關資料和數據。(市環保局牽頭,水污染防治相關部門參與,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負責落實)
(四)積極爭取上級資金支持。2018年年底前,列入國家及省項目庫的水污染治理項目全部建設完成;堅持問題導向,組織各縣(市、區)全面梳理水污染防治項目,將與水環境質量改善關系密切的重點工程納入國家和省項目庫,積極爭取補助資金,為全面實現水污染防治工作目標打好基礎。(市環保局、市財政局牽頭,市發改委等部門參與,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負責落實)
(五)嚴格問責。強化對約束性指標的管理,每季度對各縣(市、區)約束性指標完成情況進行評估,對未完成季度指標要求的下發預警通知,連續兩季度未完成指標要求的,約談責任縣(市、區)主要負責人。對調度通報連續兩個月排后兩名,飲用水源地水質超標的,將掛牌督辦,逾期未整改到位的約談責任縣(市、區)主要負責人。
抄送:市委有關部門,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室,市政協辦公室,市監委,市法院,市檢察院。
各民主黨派市委(支部),市工商聯。
德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8年6月14日印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