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寧市城北區建設局局長馬春明現場介紹路面雨水如何流進綠化帶
青海西寧市近日連續降雨,走進城北區湟水花園小區,透水地磚鋪設的步行道竟然沒有積水,小雨人行道不濕鞋,大雨停車位無積水,一個海綿小區呈現在眼前。
西寧市城北區建設局局長馬春明介紹,西寧屬北方干旱城市,海綿城市建設與南方城市最大的不同是,既要防內澇,還要把雨水“截留”下來,用于花草灌溉、調節濕度。

路面截流溝避免雨水在路面自上而下漫流
記者在湟水花園小區看到,兩側較低的小區道路與綠化帶相隔的路沿石每隔幾米便留有缺口,路面積水從缺口流入綠化帶澆灌花草,積水飽和后會順著綠化帶流向低處,最終匯集到雨水沉積終端。有坡度的道路在低處建有橫貫路面的截流溝,可避免雨水在路面自上而下漫流。地面停車場則有綠化網格和導流槽,避免車位積水。而道路兩側連通城市地下水管網的漏口是封蓋的,如果雨勢較大,綠化帶積水過多,則打開漏口,將多余的積水引入市政管網排走。

停車位不會積水
據了解,西寧市2016年4月入選全國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兩年來,試點區項目涉及建筑與小區、道路與廣場、公園與綠地、水系治理等7大類近300個項目。其中僅城北區就投入5850萬元進行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區域包括7個老舊小區海綿改造、海西路綠地建設、西站一巷、二巷內澇治理及海西西路雨污分流海綿化改造。截至目前,已完成湟水花園等3個老舊轄區海綿化改造及西站一巷內澇治理,海西路綠地將于6月底對市民開放。

雨水沉積終端
湟水花園小區是城北區海綿化改造最大的居住小區,今年3月開始施工,目前已基本完成普通綠地改造、設置截流溝、調整豎向坡度、鋪設瀝青以及生態停車場建設等海綿化改造工作。住戶汪女士對小區的海綿化改造贊賞有加:“原來的水泥地面現在成了草地、花園,環境美了,感覺空氣都濕潤了不少,真是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