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和運用好水資源,“節流”之外,如何“開源”呢?湖南首個再生水綜合利用項目日前在瀏陽經開區正式投用,給城市管理者、企業生產者和居民帶來新的啟示:原來我們洗過菜、洗過澡之后的生活用水以及一些工業用水,其實可以通過循環凈化實現再生,成為新的水資源。這種水用來澆灌綠化帶、清掃馬路、作為生產冷卻水,物盡其用又物美價廉。污水變廢為寶,開拓了新的生產和工業用水水源,這對于資源的有效利用、企業的生產經營、城市的發展方式等各個方面來說,都是一筆很劃得來的環保經濟賬。
記者直擊 廢水再生可用來澆花澆樹、清洗馬路等
每天上午,王師傅都要到瀏陽經開區的這個加水站給灑水車補充“子彈”。他負責給園區馬路灑水降塵,每天得用上十幾車的水,堪稱“用水大戶”。
只見他將灑水車的水管,連接到自助再生智能加水站的接口上,按動電子屏上的鍵,給智能IC充值卡確定加水量,不到十分鐘就完成了灑水車的加水工作。“這里出來的水是再生水,用來澆花澆樹、清洗馬路、施工壓塵,既環保,又節約。”王師傅說。
再生水是什么水?它是怎樣產生的?記者隨同瀏陽經開區污水處理廠負責人走進污水處理廠打探了一番。
記者印象中,污水處理廠常常產生一些發臭的味道,讓人很不舒服。但走進這里的核心地帶——污水處理工藝池,并沒有什么異味。
該負責人介紹,流進工藝池的水,是來自園區居民家庭和企事業單位的生活廢水和工業廢水。它們經過數道工藝,被凈化成脫鹽水級的高品質再生水,看上去都是清澈、透明的。出水口則接到園區的一些企業、智能加水站,城市環衛人員、企業方按量購買即可。
綜合利用 “污水”變“資源”,企業刷卡用水效益顯著
再生水的綜合利用,首先是提高了水資源的利用率。瀏陽經開區水務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園區近年的發展,水資源供不應求。為進一步提高水資源的循環利用率,園區近年來開始推廣中水回用及分類用水。
2017年,瀏陽經開區管委會投資2000萬元,建設污水處理除臭工程項目,在7100平方米的污水處理池上統一加裝了一個藍色玻璃鋼結構的蓋子,被人們稱為藍色“水立方”。在“水立方”的蓋子上方,設計了臭氣收集管道,廢氣經過系統收集后,經生物除臭集中處理,再排放時已是無味無污染了。污水處理廠改造和污水脫臭,實現了園區所有企業生產廢水、生活廢水及其產生廢氣的全收集、全處理。
其次是節約了用水成本。目前在瀏陽經開區投入使用的再生水智能加水站每天可提供1萬噸再生水,使用者可以24小時刷卡加水。
入駐園區的企業之一保利協鑫就將采用再生水作為冷卻水。這家企業算了一筆賬:目前再生水為1元/噸,居民生活用水價格是2.68元/噸,工業生產用水的價格是3.26元/噸。保利協鑫一期項目投產后每天的用水量是5000噸,如果該企業用再生水取代工業水,每天在水資源上就可以節約成本11300元。
未來預測 再生水市場或加速啟動
湖南省、長沙市雖不是資源性缺水的區域,但我國還是水資源緊缺的地方。2015年,全國人均水資源量為2039.2立方米/人,只是全世界平均水平的1/4。
再生水、海水轉淡水、漏水控制等成為水資源開發市場的方向之一。《水業年度報告(2016版)》預測,到2020年,我國城鎮再生水生產能力將達4863萬立方米/日。到“十三五”末,城鎮再生水設施建設整體投資將超過250億元,再生水運營市場規模將達到80億元。
去年國家推出了《擴大水資源稅改革試點實施辦法》等一系列措施,提出對再生水等實行免征增值稅政策,鼓勵并積極發展污水處理回用等水資源開發利用。業內人士預測,從環境保護和發展的角度來看,污水回用率將是城市綜合競爭力的有力體現之一,再生水市場或加速啟動。
瀏陽經開區還將新建北園污水處理廠,該污水處理廠設計處理能力為12萬噸/天和3萬噸/天再生水回用。隨著未來再生水水質提高、水量增大,瀏陽經開區將重點推進再生水在城市景觀補水、工業冷卻、生活雜用、綠化、施工等領域的使用,以實現水資源循環利用、節約優質水資源。
名詞解釋 再生水
再生水綜合利用,就是將污水廠處理達標后的尾水,經過過濾、消毒等處理措施后,再回用于環衛市政道路灑水、綠化用水和部分市政景觀用水等。從經濟的角度看,再生水的成本最低;從環保的角度看,污水再生利用有助于改善生態環境,實現水生態的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