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從山東省煙臺市住建局獲悉,按最新出臺的《煙臺市老舊住宅小區整治改造實施細則》(下簡稱《細則》),今年煙臺市列入改造的老舊小區將按各自情況開展海綿城市系統構建,從場地設施、建筑結構、道路、綠化等方面全面實現“海綿”標準。今年7月底前,老舊小區整治改造將全部開工,11月底前全部完工。
在老舊小區場地設施改造方面,《細則》提出,改造應充分結合現狀場地情況和建筑布局,保護并合理利用場地原有蓄水設施。改造應優化不透水硬化面與綠地空間布局,建筑、廣場、道路周邊宜布置可消納徑流雨水的綠地。具備條件的小區可選擇生物滯留設施、雨水罐、滲井等小型分散設施,還可設置集中綠地,設計滲透塘、濕塘、雨水濕地等。有景觀水體的小區,景觀水體宜具備雨水調蓄功能,宜采用非硬質池底及生態駁岸,為水生植物提供棲息或生長條件。小區內健身廣場等硬質鋪裝地面宜采用透水磚鋪裝。
在建筑結構上,屋頂坡度較小的建筑可采用綠色屋頂,改造時宜采取雨落管斷接等方式,將屋面雨水斷接并引入周邊綠地內,通過植草溝、雨水管渠將雨水引入集中調蓄設施。具備條件的小區設置雨水罐、地上或地下蓄水池等雨水調蓄設施。
小區道路方面,路面排水結合道路改造及雨水口設置盡量采用生態排水方式,路面雨水先匯入道路兩側綠化帶或綠地,并通過溢流排放系統與雨水管渠相連。人行道路面宜采用透水鋪裝,透水鋪裝路面設計應滿足路基、路面強度和穩定性等要求。
此外,在綠化方面,《細則》提出,綠地在滿足改善生態環境、美化公共空間、為居民提供休憩場地等基本功能的前提下,應結合綠地規模與豎向設計,在綠地內設計可消納屋面、路面、廣場、停車場徑流雨水的低影響開發設施。改造小區采用道路徑流雨水利用時,應采用沉淀池、前置塘等對綠地內徑流雨水進行預處理,棄流雨水排入市政污水管網中。植物宜根據水分條件、徑流雨水水質等進行選擇,宜選擇耐鹽、耐淹、耐污等能力較強的鄉土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