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多年黑臭的南澳河再現清流,成群的魚兒悠游其中,這圖景讓我好像又回到童年時代。”記者近日在深圳大鵬新區南澳墟鎮采訪時,沿岸居民蔡大姐高興地告訴記者。
治水提質,大鵬在沖刺。近日,大鵬新區總河長會議召開,下達治水提質攻堅新目標——2018年至2020年,新區將通過3年左右的攻堅沖刺,打造治水提質典范區,為“美麗大鵬”高質量建設提供支撐。
據透露,經過5年不懈努力,大鵬新區治水提質成效實現了質的飛躍。截至2017年底,新區已提前完成深圳市下達的南澳河等4條黑臭水體河流的整治任務,459個排污口全部消除,累計鋪設污水管網約326公里;污水管網實現轄區全覆蓋,雨污分流達到100%,污水集中處理率從新區成立時不足10%提升至96.1%。
大鵬新區黨工委書記王京東、管委會主任李勇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大鵬新區將以黨的十九大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新內涵、新任務、新要求為指南,全面實施“生態+”發展策略,以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為利器,突破障礙和瓶頸,構建“河長制+段長制”長效治水新體系,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按照新區確定的近期、中期、遠期目標,努力打造治水提質典范區。
326公里污水管網覆蓋半島
污水處理率由10%升至96.1%
“去年底前,第三批約54公里管網鋪設完畢,大鵬新區污水管網基本實現全覆蓋!”在南澳污水管網施工現場,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孫曉杰告訴記者,從2012年開始,新區率先實施的污水干管工程,共鋪設干管32公里。2014年3月至2017年底,污水支管網在22個片區相繼完工,累計完成326公里污水干、支管網的建設。
“新區成立時,污水集中處理率不足10%,大量污水或排入河海或滲入地下。”新區城市建設局局長高俊合告訴記者,新區污水管網建設幾乎從零起步,經過五年建設,特別是2015年新區實施《污水支管網建設三年實施計劃》后,污水處理率實現逐年大幅遞增。2015年提升至75%,2016年提升至86%,2017年底提升至96.1%。
“干管預留接駁口,支管直接入戶接駁,保證了污水100%密閉收集。”高俊合告訴記者,新鋪設的干管全部抵達產業園區或企業紅線外,接駁后將工業廢水輸送到污水處理廠。支管則入戶接駁數萬棟居民、商鋪、機關的住宅和樓宇的排污管道,結束了生活污水直排入河、入海的歷史。同時鋪設排雨管網,實現100%雨污分流。“污水管網入戶接駁近3年,較場尾海水水質變得越來越清了。”一位較場尾民宿老板告訴記者。
記者了解到,新區同時還對原有的兩個污水處理廠和兩個污水處理站進行升級改造,使“兩廠兩站”污水處理總量提升到8.5萬噸/天。此外,針對地處偏遠常住人口較少的東涌、西涌和深水田片區,新區建設4個小型分散式污水處理設施,實現污水就地處理。
率先完成消除黑臭水體任務
居民感受黑臭河道現清流變化
記者昨天在南澳河河道旁采訪,沿岸居民告訴記者,以前,由于南澳河河道沿岸商鋪、民宅將污水糞便直排入河,河水黑臭,蚊蠅滋生,每到夏季周邊的居民不敢開窗。
“南澳河是大鵬新區唯一被深圳市列入建成區36條(45段)黑臭水體重點整治‘黑名單’的河流。”據新區環境保護和水務局局長王昭禮介紹,新區投入1579萬元,采取沿河截污、河道清淤及河床護砌等措施,同時,加快污水支管網的鋪設,入戶收集污水,并消除了15個河道排污口,于2016年底基本消除黑臭水體。去年1月和7月,經第三方機構兩次開展整治效果公眾調查,公眾滿意度均為94%。
記者了解到,正隴水與三溪河、西邊洋河被列入深圳市2017年133條非建成區黑臭水體整治名單。新區已于去年6月底提前完成了三條黑臭水體河流的綜合整治,在全市率先完成消除黑臭水體任務。
“污水管網入戶+河流整治+排污口消除,徹底改變了黑臭河流的現狀。”王昭禮表示,正隴水河的整治與南澳河異曲同工。大鵬墟鎮片區管網入戶和正隴水河排污口的消除,斷絕了污染源,河道整治效果立竿見影,讓墟鎮數千名居民徹底告別臭氣熏天、蚊蠅滋生的生活環境。大鵬辦事處退休老干部羅育燦告訴記者,“以前,每天到老干部活動中心都要捂著鼻子快步進樓。現在河水清了,臭味沒了,站在橋上可以看到歡快的魚群游來游去。”
位于葵涌的三溪河和西邊洋河附近的居民,同樣感受到“黑臭河道現清流的變化”。流經壩光新村的西邊洋河黑臭水體消除后,河邊綠道成了居民跑步、跳舞的好去處。
與此同時,新區通過雨污分流管網建設、河道綜合整治,全面開展64條河道排污口治理。截至去年底,全區459個排污口已全部消除。
構建“河長制+段長制”新體系
對標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區治水提質
“深圳市治水提質行動實施前,新區結合國家生態文明創建,對水環境進行了多項綜合整治。”據新區治水提質辦公室負責人介紹,大鵬新區共有64條河流,133公里海岸線,26座水庫,42個內澇點,入河排污口459個。新區成立后,實施一系列保護、修復、整治水環境的行動。2015年,新區對標三個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標準,實施“美麗大鵬”三年行動計劃,共實施九大行動、43項工作、243項工程,其中包括重點推進10條河流綜合整治,污水管網建設和排污口整治,五個一級水源保護區整治,24座水庫的加固、排險,部分內澇點和海堤整治等工程項目。同時,新區率先全國出臺實施了《領導干部離任生態審計制度》,并每年對各級、各部門實行嚴格的生態文明建設考核,有效保障水環境整治各項措施落地實施。
2017年,新區在治水提質行動中,結合“美麗大鵬”收官行動,提出“創建治水提質典范區”的新目標。新區召開全面推行河長制動員部署會議,構建了“1+7”指揮體系,制定出臺了“1+6”工作方案。同時,將64條河流的治理的延伸到133公里海岸線,建立以河流“河長制”+海岸線“段長制”的治水提質新體系,以求實現對陸海河湖生態水質的系統修復和永續利用。
新區圍繞創建治水提質典范區的目標,立足當下,謀劃長遠,對標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區,確定了近期、中期和遠期目標,按照時間節點逐項分解任務、落實責任。這就意味著新區治水提質工作質量將達到國家級標準。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新區規劃2020年完成的52項全國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指標,已有37項提前達標。
根據最新發布的《大鵬新區治水提質攻堅沖刺工作方案》,到2020年底,通過治水提質三年攻堅沖刺,使新區水環境得到顯著提升,污水處理率、供水水質等各項指標,普遍優于市治水提質要求,地表水質大幅優于全市平均水平,成為治水提質典范區、III類水質河道先行區、直飲水示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