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山皆圖畫,無水不文章。根據海綿城市理念建設的海口美安生態科技新城,把生態、產業、生活串連起來,通過巧妙布局,將海綿城市“滲、滯、蓄、凈、用、排”的理念融入項目建設之中,不斷激發園區活力。如今,一期海綿化改造效果初顯,宜業、宜居、宜游的和諧美麗畫卷正在徐徐展開,引來市民游客游覽,也吸引著優質企業集聚。園區堅持“產業寧缺毋濫,土地寧可留白不可賤賣,以環保挑業態”的發展理念不動搖,把美安生態優勢和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積極開展“海綿化”改造,樹立“把生態優勢轉化成招商優勢、產業優勢”的環保價值取向,堅持“以環保挑業態,以環保定發展”的原則,發展好美安。
利用綠地系統 構建海綿設施
3月10日上午,沿著美安生態科技新城美安一街前行,眼前是一片透人心扉的綠色。步道上椰影樹陰,花團錦簇,紅的、紫的花朵在風中搖曳,吐露芬芳;橋下流水潺潺,水草伴隨著水波上下蕩漾,輕搖細擺,靈動異常。前來美安生態科技新城辦事的周先生置身其間,不時停下來用手機記錄下眼前的風景。“美,真美!很難想象,一年前這里還是一片空地,而今它已是一道讓人驚嘆的景觀。”美安的美景讓他大加贊賞。

“海綿化”改造后的美安科技新城。
2017年,海口國家高新區通過對美安海綿化改造的先行先試,全面鋪開園區海綿化改造工程,力爭把美安生態科技新城打造成為全市海綿城市建設的微縮樣板。目前,美安生態科技新城海綿化建設項目第一階段已經完成海綿化改造。棧道景亭,潺潺流水,綠樹成陰,鮮花綻放,美安生態科技新城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作為一名養護工人,王建天天跟各種花草樹木打交道,看著這些長勢喜人的花草樹木,心里別提多高興。“這些花不僅好看,用途也大,它們都是海綿化改造的杰作。”王建說,在這里工作后才知道這些花花草草用處這么大,在工作中學到的知識也成為她每次回家與別人聊天的話題之一。
“這些花花草草形成一個綠地系統,降雨時部分雨水流入下沉式綠地滯、蓄、滲,更多的通過綠地系統匯流至雨水花園。”棕櫚生態城鎮發展股份有限公司項目經理鄒新松介紹,美安生態科技新城海綿化項目建設以總體種植原則為導向,種植腎蕨、海芋、鼠尾草、翠蘆莉、蜘蛛蘭、千屈菜、水生美人蕉、梭魚草、旱傘草、蘆葦等豐富的種植品種,呈現出片狀分層的種植結構,形成多樣的種植效果。利用綠地系統,構建海綿設施,收集道路和周邊地塊雨水,匯入雨水花園中滯蓄下滲,多余水量溢流入河。而彈性的雨水花園可以就地消化雨水,延緩洪峰到來,緩解市政管道壓力,降低內澇風險,并對雨水徑流進行初步凈化。
貫通親水棧道 豐富生態體驗
隨著美安生態科技新城一期海綿化全部改造完成,具有泄洪、景觀、休閑、生態修復等綜合功能的一橫河呈現出滿目皆水、滿目皆綠、滿目皆景的景觀,讓前來游玩的游客體驗到“人在畫中行,處處皆風景”的美麗風光。風格別致的觀景臺地上綠草如茵,把一朵朵紫的翠蘆莉、紅的大花盧莉映襯得格外鮮艷。現代、精致的游憩步道,貫穿著整條河道的濱水慢行系統,滿足人們日常散步游憩的需求。

“步道也融入了海綿城市理念,對于材料的選用也頗有講究。”鄒新松告訴記者,步道材料選用玄武巖,打碎后用水泥等復合材料攪拌,混合均勻,這樣才能保證透水路面有適當孔隙的同時,確保透水路面混凝土強度滿足設計和使用要求,降雨時,雨水直接滲入到地下。“步道能有效地補充地下水資源,對于保護自然、維護生態平衡和建設‘海綿城市’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鄒新松說。
隨著全長2.3公里的親水棧道正式貫通,市民游客多了一個休閑游玩的好去處。在河水、沿岸植被的映襯下,在此休閑賞景親水的市民、親水棧道和美麗的河景,構成了一幅頗具詩意的畫面。“這里的景色讓人眼前一亮,清澈的河水,各種各樣的鮮花,真的好美。有空我得帶家里人來這里逛一逛。”市民陳小葵拿著相機,記錄著美安生態科技新城的美景。
“除了步道和親水棧道,我們還增加了觀景平臺以及休息設施。”鄒新松介紹,為了增強游人參與性,公司在設計上增加親水平臺、親水臺階,沿河修建了一條步道,滿足日常散步游憩的需求。在河床上,沿著溪流設置棧道,通過棧道的變化豐富親水體驗和生態體驗。局部設施平臺和休息設施,與自然的基底形成強烈的對比,使得自然更有野趣,設施更顯品質,滿足人們觀景、嬉水需求。
完善生態體系 構筑生態河流
漫步于一橫河邊,眼前呈現出一幅秀美畫面:水面波光粼粼,護坡上綠草如毯,各類花兒在春風中搖曳生姿,不時有飛鳥在空中盤旋。來參觀游玩的市民游客三三兩兩、悠閑自得。“在植綠中造景,在造景中美化,美中不失自然,美安完美蛻變。”市民小徐由衷地感嘆。

水是生命之源、生態之基、生產之要。原先河道水岸及河床均為硬質,雨水無法自然下滲,并且水系采用直排的形式,暴雨時流速快,大大增加了河道及下游壓力。為了讓河道恢復自然原生態,項目施工方將現狀硬質護岸及河床破除,恢復河道自然基底,最大限度使雨水下滲,回補地下水。蜿蜒的自然水系,減緩流速,增加下滲時間,有效做到了水系的自然滯蓄下滲。
“在修復過程中,我們還曲化河道,增大河床糙率。”鄒新松介紹,河道糙率是反應河流阻力的一個綜合性系數,也是衡量河流能量損失大小的一個特征量。曲化河道和增大河床糙率能減速消能,緩解下游洪峰壓力。同時,棕櫚生態城鎮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根據城市雨水管網規劃等進行石堰的設置,通過石堰來分散多級蓄滯雨水,做到有效將水量分散,緩解雨水季節分布不均問題。
對河堤進行綠化覆蓋,賦予河床多樣化的生命力,豐富邊界植被緩沖帶……為完善河道的生態體系,在修復過程中,項目施工方通過種植多樣植物,建立豐富的水生植物緩沖帶,對雨水進行橫向的攔截和緩沖,讓道路雨水通過緩坡綠地對其進行初級凈化再進入河道,從而達到二次凈化。同時,增設石堰和石灘,增加曝氧功能,用火山巖拋石護岸,為自然河床提供微生物生存條件,豐富的生態岸線,提高了河岸的邊緣效應。隨著時間的推移,植被逐漸得以恢復,河水也重新清澈起來。如今,美安生態科技新城的一橫河呈現出岸邊樹青、河中魚躍的景象。
打造海綿園區 煥發美安活力
在美安生態科技新城海綿城市建設規劃藍圖中,“海綿城市”建設是一個系統性、整體性工程。綜合考慮海綿系統,依據當地的自然生態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海綿化改造,在此基礎之上疊加景觀方案,使之形成系統化的思維方式。

“海綿城市,就是具有自然的凈化、自然的蓄水、自然的逝水、自然的儲水,對于極端天氣和自然條件變化,具有自我調節的功能,像海綿一樣。在美安生態科技新城,自然凈化、自然滲水正是其建設的特點。”北京土人城市規劃設計有限公司海綿城市建設分院相關負責人介紹。去年2月11日,海口國家高新區美安生態科技新城海綿化改造工程在美安那內河入庫口正式動工,標志著將建成新型的海綿化全域旅游產城融合示范區,把美安生態科技新城的生態、產業、生活串連起來,打造海綿城市建設的微縮樣板,讓美安生態科技新城成為既能創造財富又能煥發生產力,還能讓市民游客流連忘返的標志性開發區、風景區。
“美安生態科技新城海綿化建設面臨著山洪排洪壓力大、季節性缺水、景觀單一,新區建成后水域面積減少,水體污染增加等問題。”該負責人表示,整個項目以“彈性海綿,山水相連;總體控制,分期推進;景觀先行,風貌引領”為特色,強化美安生態科技新城海綿化改造,力爭把美安建設成為花園式海綿城市建設的示范園區。
“打造高新產業園區生態優勢,化生態優勢為產業招商優勢。”海口國家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海綿化改造,補生態修復短板,達到“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水體不黑臭、熱島有緩解”的建設目標,實實在在為美安生態科技新城構建完善的綠色基礎設施,解決城市雨洪、內澇、水質保障等生態問題,創造生態城市景觀風貌。提升發展環境,讓園區煥發新活力,吸引更多優質企業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