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廣東省珠海市全面推行河長制,實現市、區、鎮、村四級河長制組織體系全覆蓋。近日,珠海市印發了全面推行河長制詳細的“施工圖”——《珠海市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以下簡稱《計劃》),明確保護水資源、保障水安全、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環境、修復水生態、管理保護水域岸線及嚴打水違法等七大任務的時間節點、責任主體、階段目標和詳細舉措等。
按照《計劃》,到2020年底,全市自然岸線保有率不低于35%(不含海島岸線);水面率不低于10.12%;重要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提高到85%;地表水水質優良(達到或優于III類)比例達到66.7%以上;對于劃定地表水環境功能區劃的水體斷面,基本消除劣Ⅴ類水體;全面完成黑臭水體治理任務。屆時,珠海將基本實現河暢、水清、堤固、岸綠、景美的總目標。
關鍵詞1 保護水資源
今年底重要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不低于82%
保護水資源是全面推動“河長制”的首要任務。按照《計劃》,2018年底,珠海重要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不低于82%。到2020年底,全市重要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提高到85%;地表水水質優良(達到或優于III類)比例達到66.7%以上;對于劃定地表水環境功能區劃的水體斷面,基本消除劣Ⅴ類水體。
2018年至2020年,珠海將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開展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強化水資源開發利用、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剛性約束。今年還將完成《珠海市水資源綜合規劃》修編。到2020年,全市用水總量將控制在6.84億立方米。
保護水資源,一項重要舉措是節水優先,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既要嚴格用水定額、計劃用水管理,加強農業、工業、城鎮節水,也要加快推進非常規水源開發利用,不斷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同時開展生產節水技術改造、城鎮供水管網更新改造,保障供水安全。到2020年,全市各區(功能區)水資源利用率需達到既定目標,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控制在12%。
水功能區、入河湖排污口也將嚴格監督管理。《計劃》將根據水功能區劃確定的河流水域納污容量和限制排污總量,落實污染物達標排放要求;強化入河湖排污口管理,實施水功能區管理和保護,保護飲用水源,嚴格入河排污口審批;依法關停涉重金屬、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排污口,對重要江河湖庫入河排污口開展專項整治。
此外,珠海還將推進全市主要河湖的精細化管理,建立完善的水質監測體系,逐步推進六大水系污染物通量的監測。
關鍵詞2 保障水安全
加快推進易澇區排澇工程建設
去年8月,強臺風“天鴿”給珠海帶來巨大的損失。完善防洪減災體系,保障水安全的重要性更加凸顯。《計劃》提出,2018年底,珠海堤防加固達標率不低于87%,完成治澇規劃編制,全面推進和開展城鎮排澇項目。到2020年底,全市堤防加固達標率不低于90%,城鎮排澇達標率不低于85%,洪澇(干旱)災害損失率低于0.2,全面解決險工險段問題,全市基本完善防洪和排澇體系。
提升防洪潮除澇減災能力,需要繼續實施江海堤防達標建設,加快推進易澇區排澇工程建設,積極推進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建設。一方面,吸取臺風“天鴿”經驗,重點對未達50年一遇防洪(潮)標準的堤防進行達標建設;另一方面,提高易澇區排澇標準,解決各區河道淤積和易澇點,加強區鎮強排泵站能力建設,解決外江潮位高制約開閘外排、混排難排、灌排不分等圍內嚴重浸澇問題。
同時,要積極推進病險水庫除險的加固建設,按期開展水庫安全鑒定工作。重點是木頭沖水庫、黃綠背水庫、青年水庫、檸檬坑水庫等的除險加固工作。
保障水安全還要提高綜合保障能力。一是加快“山邊、水邊、海邊”防洪薄弱環節建設,加強山洪災害防治,根據“一河一策”實施方案要求,全面開展水安全現狀調查;二是保障水利設施管養到位,完善管理機制,落實管養經費;三是建立洪水響應和管理機制,提高洪水預警水平,實施洪水風險管理。結合歷年超強臺風數據分析,編制和完善相關規劃方案。
統籌全市城鄉一體化供水布局也是重要一環。結合海綿城市建設,完善城鎮排水防澇設施,提升城鄉供水能力,以保障城鄉供水安全。
關鍵詞3 防治水污染
今年底基本完成黑臭水體治理
防治水污染要深入實施《藍色珠海水更清行動計劃》和《珠海市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控制污染物排放,強化源頭控制,堅持系統治理、分階段推進。2018年底,全市范圍內黑臭水體基本得到消除,黑臭水體治理目標完成。到2020年底,將基本消除劣Ⅴ類水體,全面完成黑臭水體治理任務。
針對重點流域、重點行業,將實行嚴格的水污染排放標準,從源頭杜絕河湖水體污染。對重要流域入河排水口(排污口)開展專項整治,并進行生態化改造。同時將加強重要區域的水質監測,提高突發性水污染事件的應急監測和處置能力。對于工礦企業污染、城鎮生活污染、禽畜養殖污染、水產養殖污染、農業面源污染和船舶港口污染,將分頭推進防治措施。
工礦企業污染將落實“三線一單”約束,實施造紙、焦化、氮肥、有色金屬、印染、農副食品加工、原料藥制造、制革、農藥、電鍍等行業的清潔化改造,集中治理工業廢水污染,督促“三高”企業搬遷改造。
城鎮生活污染將執行更加嚴格的標準。去年底,全市城鎮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95%以上。接下來,將加快管網配套工程的建設,建成區污水基本實現全收集、全處理。
禽畜及水產養殖污染將進一步綠色化。推進現有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小區)配套建設糞便污水設施;新建、改建、擴建的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小區)實施雨污分流、糞便污水資源化利用;依法關閉或搬遷禁養區內的畜禽養殖場和養殖專業戶。
農業面源污染方面,將推動粗放農業向生態農業轉變。力爭到2020年,全市主要農作物化肥、農藥使用總量實現零增長,農業面源污染和環境突出問題治理實現重點突破。針對船舶港口污染,將按期完成港口、碼頭、裝卸站及船舶修造廠的改造,并規范船舶的使用。
關鍵詞4 改善水環境
2020年前實施堤防岸線生態修復
水環境的改善首先是加強飲用水水源管理,對5個河流型水源地和25個水庫型水源地,提出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規范化建設要求。2018年,將完成清理飲用水源保護區內違法建筑和排水口,并制定飲用水源應急預案。
河湖水環境綜合整治也將加強,重點流域水環境整治和水生態修復加快推進。如前山河流域排洪渠綜合整治工程2020年前將基本完成,并消滅劣Ⅴ類水體。同時,斗門黃楊河“一河兩岸”、金灣區三灶中心河流域、高新區金鳳路排洪渠等的綜合整治工程也在重點范圍內。
西部中心城區、橫琴新區海綿試點項目,以及前山河“一河兩涌”生態綠堤水系建設均是改善水環境行動計劃的重點項目。2020年前,將實施堤防岸線生態修復及濕地、雨水花園和沿河配套道路等建設。
同時,東西城區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和配套管網建設將加快完善,農村污水處理和垃圾收運基礎設施能力也將同步提升。今年,自然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達到全覆蓋,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和服務將向農村延伸。
黑臭水體整治方面,則是采取控源截污、環保疏浚等措施,以期今年底達到《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指南》的整治目標,2020年底基本消除黑臭水體。
關鍵詞5 修復水生態
打造“一山三河百村落兩帶三園百海島”
構建“藍色珠海、生態水城”是珠海全面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按照《計劃》,到2020年年底,水面率不低于10.12%,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控制在60平方公里/年,河暢、水清、堤固、岸綠、景美將基本實現。
修復水生態首先是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編制流域生態保護規劃,逐步完善水生態系統治理的頂層設計,從源頭把握水生態修復、保護的方向。對跨區域的河湖涌渠,聯合進行區域性、系統性地預防和治理。
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要探索與之相適應的河湖健康評價指標體系,有針對性地開展河湖健康監測與評估。按《珠海市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實施方案》要求,珠海將著力打造“一山三河百村落,兩帶三園百海島”的總體布局。
建立河湖生態修復長效機制、保護河口水網生態也不可或缺。《計劃》明確將在磨刀門、雞啼門、虎跳門等主要入海河道修復紅樹林濕地、水松林濕地,在前山河、黃楊河、天沐河等凈化水體水質、修復沿岸水生態,構建平安生態綠色水網。
生態修復也需穩步實施退田還河還濕,推進河湖水系連通工程建設,加強河湖庫聯合調度,保障河道生態基流,建立河湖生態補水長效機制。2018年年底,6條河涌需完成調水補水。
同時,珠海將以美麗海岸行動為契機,進行沙灘修復、濱水生態岸線、濕地公園建設等,提升生態環境質量景觀;以健康水產養殖、生態農業、生態種養和生態旅游為主要內容的水生態經濟產業發展模式,作為生態保護補償制度。
關鍵詞6 保護水域岸線
2020年全市自然岸線保有率不低于35%
水域岸線主要針對列入河長制工作的江、河、湖、庫、塘、涌、渠等。按照“嚴格河湖空間管控,管理保護水域岸線”專項行動計劃,2018年年底,將有效遏制亂占亂建、亂圍亂堵、亂采亂挖、亂倒亂排等現象;到2020年年底,全市自然岸線保有率不低于35%(不含海島岸線)。
2018年12月前,完成水域岸線等生態空間劃界確權,明確生態保護范圍、要求,劃定生態紅線、河湖管理范圍線、河湖保護范圍線等。行動還將編制河道水域岸線管理利用保護規劃,科學劃分岸線功能區,嚴格分區管理和用途管制,強化岸線保護和集約利用。
《計劃》提到,嚴禁以各種名義侵占河道、圍墾湖泊,將對岸線亂占濫用、多占少用、占而不用等突出問題開展清理整治,恢復河湖水域岸線生態功能。
各區(功能區)需細化和深化各自轄區內河涌(排洪渠)、外江、海域岸線、水庫(湖泊)和濕地等地表水體的藍線保護范圍,結合城市綠線規劃,通過生態堤岸建設等,營造更加良好的水岸生態環境。
管理保護水域岸線還需探索創新河湖管護體制機制。2018年6月前,各區將完成主要江河河道的地形測量,推動生態堤防建設。制定河道管理辦法,以保障河湖健康、河勢穩定、防洪安全為重點,依法強化河道管理。
此外,還將探索政府購買社會化服務,建立社會化、專業化、物業化河湖管養模式,不斷提升河湖管養水平質量。
關鍵詞7 嚴打水違法
“互聯網+河長制”大數據平臺年底試運行
水督查執法主要針對河道內非法取用水資源違法行為、非法棄土棄渣侵占河道違法行為、非法采砂違法行為等,解決亂占亂建、亂圍亂堵、亂采亂挖、亂倒亂排等問題。
去年底,全市建立了4級日常巡查監管機制,完成“互聯網+河長制”大數據平臺立項論證以及資源整合。《計劃》提出,2018年底,“互聯網+河長制”大數據平臺進入測試試運行階段;到2020年年底,“互聯網+河長制”大數據平臺進入驗收運行階段,涉河違法行為處理率將達到100%。
“互聯網+河長制”大數據平臺是健全水督查執法的一大基礎平臺。依托該平臺,建設河湖管理地理信息系統,實現河湖基礎數據、生態環境保護、水域岸線管理、水質水量監測等的信息化、系統化,建成日常執法巡查、遠程實時監控與遙感遙測定期監控相結合的信息化管理體系,推進水督查執法能力建設的現代化。
嚴打水違法還將落實嚴格的水環境監管制度,將河湖管理納入城市網格化管理平臺,定崗定責,完善河道巡查監督處罰工作機制,加大巡查力度,實行河湖動態監管。
同時,加強河湖涌渠巡查隊伍建設,建立實時、公開、高效“河長”即時通訊平臺,推行義務監督員和志愿河長,接受社會監督;建立月度通報制度,定期通報該月水督查執法的情況。
此外,統籌公安、城管、國土資源、環保、水利、農業、林業、航道運輸等涉及河湖保護的相關部門,建立聯防聯控聯動執法機制,探索河道綜合執法,打擊破壞河湖生態環境的違法犯罪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