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我國的環保技術相比,海外技術還有價值嗎?相當長的時間里,這是一個完全不需要回答的問題。然而,隨著我國環保產業的爆發式發展,眾多技術型企業涌現,不少企業已經宣稱其核心技術的關鍵參數已超越對標的知名外企,這一問題有必要重新思考。
與大多數工業領域類似,我國大部分環保技術都走了一條“引進—模仿—學習消化(逆向研發)—微創新”的路線。許多國外引進的技術因環保技術在國內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特別是在與我國政策標準、環境特點、工業排污特點的契合上有了超越海外技術的優勢。不少技術已經實現“比洋技術更懂中國市場,經濟性上更具優勢”的核心競爭力。
但我國環保企業必須意識到,這些競爭者的勝利是在有限“戰場”上的。
首先,我國環保企業與國外企業在國內市場的技術競爭優勢是在我國特定產業環境條件下形成的。我國技術與海外技術在全球市場的競爭才是真正的技術競爭,而在全球戰場依然能脫穎而出、贏得市場的中國技術還是偏少。
其次,我國的環保市場需求往往由政策驅動,市場潛力在相當短的時間內釋放。企業往往需要快速切入一個領域,迅速形成優勢并盡可能多地占有市場份額。因此,企業在研發方面不可避免地有些急功近利,將絕大部分精力和資源花在某技術參數的突破上。雖然這種研發方式也能取得一些成果,但因缺乏長期持續積累的基礎研究,技術成熟需要的試錯和迭代往往不足,對應產品的長期穩定性較差,產品運行過程中出問題的風險較高。
現階段,雖然我國環保技術、承載技術的產品和專業服務的競爭力已經顯著增強,但在整體的技術水平、技術研發的長期積累、創新的體系化方法論、前沿技術研發的投入、技術領先企業對全球技術趨勢的引領、以及全球環保產品和服務的終端客戶對于供方的技術認知和認可度方面,我國企業和一流國際企業還有比較大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