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7月1日起,河北省率先實施水資源稅改革試點。自2017年12月1日起,北京、天津、山西、內蒙古、山東、河南、四川、陜西和寧夏9個省區市也納入水資源改革試點。記者多方采訪,了解到了水資源稅試點擴圍兩個月來的進展情況。
稅務總局相關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人多水少、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衡,是我國基本國情水情。我國人均水資源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28%。南方水資源相對豐沛,北方水資源緊缺,尤其華北地區供需矛盾較大,地下水超采總量及超采面積占全國1/2。水已經成為我國嚴重短缺的產品和制約環境質量的主要因素。此次選擇9個省份擴大改革試點。其中,北京、天津、山西、內蒙古等4個省份位于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嚴重,水資源供需矛盾較大;河南、山東、四川、陜西、寧夏等5個省份分布在東、中、西部,水資源豐枯程度不一、取用水類型多樣,具有典型代表性。通過擴大試點,有利于進一步發揮稅收杠桿調節作用,有效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促進水資源節約保護;有利于豐富完善水資源稅制度設計,為全面推開水資源稅制度積累經驗、創造條件。
2018年1月1日上午8時許,河南省新鄉縣地稅局辦稅服務廳成功開具水資源稅稅票,河南心連心化肥有限公司辦稅人員宋光釗按照水利部門核定其2017年12月用水量11.1萬立方米,共繳納水資源稅19.99萬元。這是繼河北開征水資源稅后,擴大水資源稅改革試點首筆水資源稅稅款,標志著全國第二批征收水資源稅的9個試點省份征收工作啟動。
“新鄉縣是缺水地區,我們又是用水大戶,開征水資源稅,對我們壓力不小。”河南心連心化肥有限公司辦稅人員宋光釗表示,過去公司一直取用地下水,由于處于一般超采區,稅額標準很高,經過市、縣兩級地稅機關為企業測算稅負變化后,下一步企業將及早改用地表水,適當增加節水設備,通過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實現稅企雙贏的目標。
“ 作為水資源稅的征收部門,河南省地稅局緊緊圍繞“發揮稅收調節作用、構建綠色稅制”的改革精神,建立征管制度,細化征管措施,強化納稅服務,加強宣傳指導,密切部門協作,以金稅三期系統為平臺,以河南省水資源稅信息共享平臺為支撐,積極探索水資源稅征管新模式。”河南省地稅局流轉稅處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在“稅收共治”征管模式下,河南省地稅局主動協調有關部門,積極做好水資源稅征管準備工作。該局聯合水利部門組織開展三次水資源費征管情況調查和取用水信息清查,摸清全省水資源底數;準確測算河南省水資源取用水戶數、稅額標準和費改稅后收入增減變化等;全省各級地稅、水利機關積極對接,密切協作,全面啟動納稅人信息移交和實地核查工作,接收核查水利部門移交的納稅人信息2.3萬戶,涉及水資源費15.9億元。
“下一步,河南地稅系統將進一步總結經驗,完善措施,改進方法,切實把改革落到實處,確保改革平穩運行。”河南省地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山西省水資源稅也順利開征。日前,山西省垣曲縣國泰礦業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荀女士在該縣聯合辦稅服務廳,開出了稅額為7342元的水資源稅票,這是該省作為第二批水資源稅改革試點省份開出的首張稅票。
垣曲縣地稅局局長陳明杰表示,順利開出水資源稅稅票只是水資源稅改革試點任務的一小步,接下來,他們將進一步總結經驗,改進方法,把工作落到實處,確保通過改革推動企業集約發展、綠色發展。
陜西水資源稅改革試點順利進行,在首個申報期,陜西省1700戶納稅人共申報水資源稅收7082.4萬元。其他幾個省區市水資源稅改革試點情況也都在順利進行。
稅務總局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推進水資源稅改革試點,一是有利于發揮政府調控作用、運用稅收杠桿調節用水需求,完善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機制,加快建立綠色生產和消費的政策導向。二是有利于增強企業等社會主體節水意識和動力,加快技術創新提高用水效率、優化用水結構,減少不合理用水需求。三是有利于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在全社會形成珍惜資源、節約資源的風尚。四是有利于我國更好地承擔國際責任和履行國際義務,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