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安徽商報報道 藍藻“水華”初步得到遏制,但治理壓力依然很大;水質有明顯改善,但還有問題需要解決……1月30日上午,第一屆巢湖綜合治理專家咨詢峰會在合肥學院召開,合肥拋出巢湖綜合治理“需求表”,來自國內的一線水環境治理專家現場支招。
近年來治理成績單
近年來巢湖水質明顯改善
藍藻“水華”初步得到遏制
湖區富營養化程度呈減輕趨勢
今后將瞄準小流域治理
合肥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環湖辦主任高斌友介紹,2012年陸續開工建設的巢湖綜合治理一至四期工程目前累計完成投資170.0億元,占總投資的62.2%。五期、六期工程將瞄準小流域治理,突出水污染治理,著重解決小流域污染物“減什么、減多少、減哪里、怎么減、如何管”的核心問題。五期工程包括白石天河、派河等10個流域,目前已開展初步設計編制。六期工程包括兆河、雙橋河等7個流域,目前可研報告已基本編制完成,正在進行投融資準備工作。
合肥拋出巢湖治理“需求表”
如何采取有效手段控制大面積藍藻積聚?如何重建一個健康開放的河流生態系統?濕地構建對淺水型湖泊治理有何成功經驗?
專家支招
1、加強巢湖西北部污水處理
安徽省水利院副總工程師駱克斌認為,巢湖水污染目前已形成了西北部污染重,西南部水質清的污染空間分布。污染最重的是巢湖西北部流經合肥市城區的南淝河、派河、十五里河、塘西河及附近西半湖,水質最好的是巢湖西南部源自大別山的杭埠河、豐樂河。在治理上,巢湖西北部應重點加強污水處理提標擴面、枯季河道水量調配,以及旁路濕地系統的凈化。
2、打造擬人化的“智慧巢湖”
武漢大學教授楊國錄則提出了巢湖環境治理的新思路。“具有生命的巢湖水系和巢湖,才能生生不息地為生物生命健康提供資源環境,巢湖流域才有生機。”楊國錄帶來了“巢湖生命健康與生命環境系統改善體系”,打造擬人化的“智慧巢湖”。
“智慧巢湖”
智慧巢湖包括“中樞系統”、“感知系統”、“循環系統”、“模擬系統”等,將使用北斗衛星系統、區域光電纜系統、云計算平臺等作為支持,各系統具有不同的功能。中樞系統具有政府決策指揮、模擬分析、專家分析決策等功能;感知系統則具有數字信息測取、收取、集成等功能;傳輸系統則負責海量信息的輸送與反饋,發揮信息會商、環境導航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