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碧水、兩岸青山,這一直是巫山縣生態環境的真實寫照。如何守護住這碧水、青山,巫山做出過怎樣的努力呢?近日,重慶環保世紀行行采訪組走進巫山,記者了解到巫山強化了水污染防治,累計投入4億元,建成了30座鄉鎮污水處理設施,日均處理量達到3.62萬噸,鄉鎮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85%。嚴格船舶碼頭污染物監管,加大水上加油站及附近水域通航秩序巡查和維護,全力保障境內水域通航環境。


巫山縣生態環境監測站監測人員正在江面取樣
17日清晨,快艇載著巫山縣生態環境監測站的6名監測人員,駛往巫山培石長江出境斷面進行水質監測。快艇上,監測人員劉敏稱,在這條江面上,自己已整整工作了8年。而在巫山全境有20個水質監測斷面、40多個水質采樣點,他們每個月都要一一完成采樣監測。完成水樣采集后,他們會將水樣送回岸上的實驗室,水樣的檢測結果、可為水環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環境規劃提供有力的科學依據。
“只有定期進行水源采樣,才能掌握水質的情況和變化,保障三峽庫區水質安全。”巫山縣生態環境監測站站長吳光應介紹,精準的監測數據,將直觀反映出長江重慶段出境水質狀況,為重慶水環境治理提供決策依據。
據了解,為了加強區縣飲用水源地水質監測能力建設,提高每月對長江干流、重慶三峽庫區36條一級支流回水區及其上游(72個斷面)水質監測的精準度,我市不斷加大投入,在三峽庫區回水區一級支流建設起了多個浮標式水質自動監測站。巫山培石長江出境斷面也將在年底前建成浮標式水質自動監測站,代替目前的人工采樣監測。
同時,記者還從巫山縣環保局獲悉,近年來,巫山強化水污染防治,累計投入4億元,建成了30座鄉鎮污水處理設施,新增管網46.59千米,日均處理量達到3.62萬噸,鄉鎮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85%。此外,巫山按照“垃圾不出境、清漂不礙航、作業保安全”的目標,堅持日巡查、日報告制度,在大溪、曲尺、培石等重點沿江鄉鎮,聘請監督員,時刻監控漂浮物及庫岸生活垃圾。
據數據統計,今年1至10月,巫山累計出動清漂船只1450艘次,作業人員4350人次,清理處置干支流水域垃圾14500噸。同時,巫山嚴格船舶碼頭污染物監管,加大水上加油站及附近水域通航秩序巡查和維護,全力保障境內水域通航環境。監測結果顯示,截至目前,長江干流巫山段總體水質保持上游來水水質,符合國家Ⅱ類標準(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主要次級河流滿足水域功能要求。